全新產品中國不銷售 斯柯達站在退市邊緣
日前,斯柯達首席執行官勞斯·澤爾默在新款柯迪亞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第二代柯迪亞克將不會在中國銷售,未來斯柯達是否會退出中國市場也并未明確。
這已經不是斯柯達第一次將是否退出中國市場的念頭擺在明面上。
去年12月,勞斯·澤爾默就曾表示:“斯柯達正考慮退出中國市場,并將于2023年做出最終決定。”以及“斯柯達考慮只在中國銷售汽車,而非同時生產。”

現今的斯柯達在中國市場正面臨著尷尬的處境,原因眾所周知。
今年1-9月,斯柯達在華累計銷量為18108輛,同比下滑49.7%。其中,銷售主力柯米克前三季度的累計銷量為4977輛,而曾經的銷量擔當柯迪亞克只賣出了2925輛新車,月均銷量僅有325輛。
2022年全年,斯柯達在華累計銷量為4.46萬輛,僅為2018年巔峰時期的13%,并從斯柯達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下滑至第六名的位置。
要知道,行業內有個公認說法:“年銷10萬輛是一個企業的生死線。”
此前已經退市的JEEP、謳歌等品牌退市前的年銷量均已不足5萬輛。而以斯柯達現今的銷量來看,它也已經處在了市場淘汰邊緣。

斯柯達于200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由上汽大眾負責生產。2007年,斯柯達在中國的首款戰略車型明銳正式上市。之后幾年,第二款車型晶銳和第三款車型速派也陸續上市。
此時,上汽大眾斯柯達已經迅速完成了由明銳、晶銳、速派組成的在華產品架構,覆蓋了中國車市A0、A、B級市場。2010年,中國市場已發展成了斯柯達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2016年-2018年是斯柯達在華的巔峰時期,連續三年年銷量超過30萬輛,最高時曾達到年銷34萬輛。但好景不長,斯柯達在接下來的幾年銷量暴跌,年銷從2019年的28.8萬輛下滑至2022年的4.4萬輛。
斯柯達銷量下滑與市場形勢有密切關系。
斯柯達進入中國市場時,國內市場正處在高速發展的成長期,中國品牌對合資品牌構不成威脅,這就讓身為“低配版大眾”的斯柯達有了可乘之機。
而2018年之后,國內車市逐漸從增量市場轉變成了存量市場,再加上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對國內二三線合資品牌造成了巨大沖擊,斯柯達也不可避免地跟不上趟了。

斯柯達掉隊與自身也脫不開關系。
進入中國市場后,斯柯達的很多車型都是和上汽大眾在同一生產線上生產的。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同一條生產線上下來的大眾和斯柯達,零部件通用化率超過50%。
采用大眾的技術和平臺,價格卻更加親民,斯柯達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獨特定位。當時,甚至有句流行語來形容這一現象:“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
但2019年后,捷達品牌宣布獨立,“廉價大眾”不再是斯柯達的專屬標簽。這時,斯柯達陷入了更尷尬的境地,比起豐田、本田旗下產品具備的保值率高、結實耐用、操控性強等特點,斯柯達旗下的車型并無鮮明的產品亮點,就連曾經唯一的低價優勢也不復存在了。
與此同時,國內汽車市場格局也在生變,電動化潮流席卷而來。短短幾年間,過去年銷只有幾十萬輛的比亞迪就超越了一汽-大眾登上了銷量冠軍的寶座。而廣汽埃安、長安深藍等創二代也奮起直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另外,造車新勢力也成了近幾年關注度最高的車企之一,尤其是理想、蔚來等主流造車新勢力,其年銷量已經超過了部分二線合資車企的年銷數據。

反觀斯柯達,去年才推出了第一款純電動車型ENYAQ RS iV,但該車型并未在中國市場上市。
根據斯柯達的戰略,它計劃在2027年之前投資56億歐元用于電動化、投資7億歐元用于數字化。到2030年,斯柯達計劃純電動車型在歐洲市場銷量比例將提升至70%以上。
但斯柯達官方并未提及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規劃,目前也沒有展露出挽回中國市場的跡象。
雖然關于斯柯達退市的事尚未蓋棺定論,但若繼續維持現狀,結果也是可以想見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侵權刪除)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888
2023-10-17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0
08-20
1129
2023-01-31
2562
2022-10-13
6179
2022-03-10
6042
2021-10-19
3089
2021-07-20
4204
2021-06-17
3956
2021-06-16
3100
2021-04-30
2907
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