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6臺救世主,這些品牌早倒閉了!
在過去的上百年里,誕生出了無數的汽車品牌,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甚至有不少品牌,因為產品、財務等各種原因,最終以失敗退場。不過,這其中也有不少幸運兒,在生存危機之際,憑借著一款車扭轉頹勢,帶領整個品牌走出困境,甚至改變了整個品牌的命運。今天,我們就要為大家來介紹那些堪稱“救世主”的車型,看看它們是如何挽救一個品牌的。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美國汽車市場也因此遭遇了寒冬,本土三大車企銷量大幅下滑,其中克萊斯勒銷量下降了30.3%,通用下滑22.9%,福特下滑了20.3%。更倒霉的是,當時的通用汽車還處于長期虧損狀態,2007年通用虧損387億美元,2008年又虧損了309億美元。到了2009年,通用汽車的現金流消耗殆盡,負債高達1728億美元,而當時公司現有的資產價值才822億美元,走投無路的通用汽車被迫申請破產。

不過,作為年銷量超過800萬輛的美國汽車巨頭,通用汽車如果倒閉一定會對整個美國汽車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因此作為通用最大股東的美國政府自然不希望通用倒閉。于是在通用破產前夕,美國政府開始給通用大量輸血,用大量的資金挽回通用的頹勢。不過,美國政府也對通用提出了條件,要求他們只能保留旗下的優質品牌,一切邊緣化的品牌則只能打包出售或者關閉。

最終,通用關閉了龐蒂亞克、薩博、悍馬和土星,繼續保留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和GMC。關閉薩博和悍馬,其實并不讓人意外,畢竟薩博是瑞典品牌在美國影響力很小,悍馬則是跟當時的節油環保理念相違背。

但是關于別克、龐蒂亞克的去留問題卻產生了爭議,別克和龐蒂亞克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別克比較受美國老年人歡迎,而龐蒂亞克品牌形象更加年輕、運動。從品牌的定位和形象來看,龐蒂亞克顯然更有潛力,所以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龐蒂亞克會活下去,別克將會成為歷史。

可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別克現在依然活得好好的,而龐蒂亞克則被通用關閉了。在這一過程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就是別克凱越這款車。2008年,別克凱越在中國賣出去了17.5萬輛新車,而當年別克品牌全球總銷量也僅為43.5萬輛,也就是說凱越占了別克全球銷量的40%。

對比之下,龐蒂亞克2008年的全球銷量為38.2萬輛,本身就比別克更少,而且這個品牌在當時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并沒有什么認可度,所以最終通用汽車決定保留別克,關閉龐蒂亞克。由此可見,如果不是當年別克凱越在中國市場的火爆,如今可能已經沒有別克這個品牌了......


2006年,馬自達的經營狀況持續向下,為了扭轉頹勢局面,馬自達決定以“SKYACTIV”技術為突破口,通過研發更好的發動機、變速箱、車身、底盤來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力。隨著SKYACTIV研發項目的持續投入,馬自達的財務狀況開始惡化,2008年馬自達虧損達到了715億日元,2009年虧損90億日元,2010年又虧損了600億日元。

在連續虧損的情況下,馬自達并沒有消減經費暫停研發,因為只有新品盡快發布才能挽救馬自達品牌。2011年,SKYACTIV發動機順利量產,并且首次搭載在馬自達2上,隨后改款的馬自達3也搭載了新發動機。不過,這兩款裝著新引擎的老車并沒能立即扭轉局面,2011年馬自達虧損高達1077億日元,創下11年來最大虧損紀錄。

2012年馬自達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不得不變賣體育館、員工宿舍、辦公室、工廠和賽車場,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終于,馬自達堅持到了SKYACTIV項目的正式完成,首款完全基于該技術打造的CX-5登陸市場。

CX-5的到來讓馬自達看到了希望,這款車憑借著出色的節油性能、動力響應、操控表現,在歐洲、北美市場大受歡迎,不到1年時間就出口了16.4萬輛。隨著CX-5的銷量攀升,馬自達在連續虧損5年后終于實現了盈利,并且經營狀況持續向好。截止至2022年3月,CX-5全球銷量已經超過350萬輛,是馬自達最暢銷的車型。可以說,要不是當年馬自達狠下心來研發SKYACTIV,并且瞄準了當時興起的SUV市場,可能馬自達這個品牌現在也變成回憶了!


作為老牌英國豪華品牌的捷豹,其實也經歷了生存危機。2000年進入新世紀后,捷豹品牌的經營狀況繼續惡化,由于產品更新迭代慢,并且可靠性較差,捷豹當時的主銷車型S-Type、X-Type等產品普遍銷量低迷。隨著豪華車型的競爭加劇,捷豹陷入到更大的虧損中,僅2006年捷豹就虧了7.15億美元。有人為福特算過一筆賬,自1990年收購捷豹以來,福特平均每年投入10-15億美元,但是捷豹卻從未賺過錢,所以福特根本不愿在捷豹身上繼續消耗精力。

連年虧損再加上產品陳舊、競爭力大幅下滑,捷豹陷入了最危險的境地,此時捷豹急需一個爆款車型盤活整個公司,并且改變品牌老舊的形象。于是在2007年,捷豹在危機之際推出了XF,它的表現將決定捷豹的存亡。

作為X-Type的繼任者,XF一改過去復古的設計風格,開創了捷豹品牌全新的現代化設計語言。最終這款車銷量也沒有讓人失望,XF在美國爆火,一度需要排隊2個月才能提車,美國的捷豹經銷商甚至表示,過去哪見過這樣的場面!雖然XF每年3-4萬輛的銷量遠不如競爭對手寶馬5系高,但當時捷豹的年銷量也只有5-6萬輛,相當于XF這一款車就撐起了捷豹的大半邊天。


了解日產汽車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日產汽車在1999年曾經歷破產危機,后來雷諾出資54億美元收購了日產36.8%的股份,組成了雷諾-日產汽車聯盟,日產才緩過氣來。2002年,經歷收購重組后的日產汽車為了復興,決定針對歐洲市場開發一款全新重磅車型。按照原來的計劃,日產本想打造一款緊湊型兩廂車,畢竟這種車在歐洲很受歡迎。不過由于當時福克斯、高爾夫已經牢牢占據了歐洲市場,日產作為后起之秀想要立足相當艱難。

更重要的是,自2000年第二代豐田RAV4在全球崛起后,城市SUV逐漸開始蠶食傳統轎車市場,包括歐洲地區的用戶也越來越愿意開SUV,如果此時繼續開發轎車,顯然不是利益最大化的決定。所以日產果斷改變了產品開發方向,將原計劃的兩廂車改為基于兩廂車打造的入門級SUV,于是便有了Qashqai逍客。

2007年,初代逍客正式誕生,由于當時歐洲市場的緊湊型SUV種類稀少,逍客的競爭壓力小,并且日產為了迎合歐洲市場的喜好,還給逍客搭載了多款柴油發動機。逍客在歐洲上市后,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追捧,日產原計劃每年銷售10萬輛逍客,但這款車的火爆程度遠超日產的預期,實際年銷量甚至超過了20萬輛,截至2011年,逍客僅用4年時間就突破了100萬輛大關。

時至今日,逍客依然是日產在歐洲最為暢銷的車型,累計銷量已經突破300萬輛。逍客的成功不僅為日產復蘇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真正讓日產能夠在汽車工業極其發達的歐洲扎根立足。


在歐洲和南美地區頗具影響力的菲亞特,其實也經歷過生存危機。2000年,菲亞特在歐洲市場的份額高達9.4%,可由于新世紀開始后全球化進程加速,菲亞特在國際競爭中不敵其它跨國車企,所以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開始下滑,并且出現虧損。到了2002年,菲亞特的虧損就已經達到了46億美元,2004年在歐洲地區的市場份額就只剩下5.8%了。

為了挽救銷量,菲亞特決定開發新車。此時,奔馳的Smart Fortwo引起了菲亞特的注意,這款車在菲亞特的大本營意大利賣得很好,小巧靈活的車身很適合意大利狹窄的街道,所以菲亞特決定也推出一款微型小車與之競爭,進而想到了自家經典的微型車Nuova 500。

Nuova 500是上世紀50年代末菲亞特推出的一款小車,由于當年意大利的汽油和鋼鐵價格很貴,而Nuova 500的排量只有500cc,整備質量僅470kg,車長不到3米,非常符合當時的需求。Nuova 500上市,僅用了18年的時間,銷量就超過了400萬輛。

有了當年生產Nuova 500的經驗,2007年菲亞特順利地推出了全新的菲亞特500車型,新車依舊具備小巧靈活的車身,并且造型十分可愛復古,遠比Smart系列更受歡迎。菲亞特500上市后,僅用了4年時間銷量就突破100萬輛。自2007年發布以來,菲亞特500一直是歐洲最受歡迎的微型車之一,至今累計銷量已經超過250萬輛。并且菲亞特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還推出了敞篷版、Abarth高性能版、純電版等各種版本。如果不是菲亞特500的成功,菲亞特汽車如今的境地實在難以想象!


和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一樣,特斯拉在創立初期也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甚至在2018年的時候,特斯拉迎來了成立以來最嚴峻的時刻,由于常年的虧損和負債,特斯拉的股票跌至谷底,甚至要面臨破產的風險。當時的特斯拉由于工廠產能有限,盡管手握大量訂單,卻始終無法快速交付。另外,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特斯拉始終沒有實現國產化,導致車輛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足。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上海市政府伸出了援手。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臨港管委會達成協議,上海市政府為特斯拉提供185億元、僅3.9%利率的超低息貸款,并且特斯拉可以用市場價1/10的價格買下土地,甚至還允許特斯拉以獨資形式在上海建廠。作為交換,特斯拉從2023年起需要保證每年向上海政府納稅22.3億,而且五年內在上海的新增投資要在140.8億以上,否則土地將被收回。

當然這份協議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特斯拉見識到了“中國效率”,僅用短短1年時間特斯拉上海工廠就建設完畢,并且2020年1月就實現了國產Model 3車型的交付。

國產Model 3對特斯拉意味著什么呢?我們先看一組銷量數據,2019年Model 3在中國的銷量僅為3.4萬輛,但是2020年國產Model 3到來后,中國的銷量就漲到了13.7萬輛。而同年特斯拉全球銷量為49.9萬輛,也就是說國產Model 3一款車就占了特斯拉總銷量的27.4%。

2021年國產Model 3的銷量為15萬輛,雖然國內銷量沒有大幅增長,但在這一年國產Model 3的海外出口量超過13萬輛。同年特斯拉全球銷量93.6萬輛,國產Model 3幾乎貢獻了三分之一。除了實打實的銷量和交付量暴漲,國產特斯拉的成功也拉動了特斯拉的股價,讓更多的投資人對特斯拉重拾信心。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國產Model 3,就沒有今天的特斯拉。


在歷史上,絕大部分汽車廠商都陷入過困境,但是只有少部分廠商能走出困境,而且脫困的辦法基本都是押寶一款新車和它身上的新技術。事實證明,危機使汽車廠商懂得求變,在一場又一場危機中,真正有實力的廠商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如今,汽車行業正在迎來變革,大量的傳統車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在這樣的壓力驅使下,相信在不久將來,我們又能見到更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車型誕生了!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3451
2023-02-2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5
11-08
12
11-07
56
11-05
73
11-04
1587
11-03
2041
11-03
2016
10-30
220
10-28
118
10-27
178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