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展臺上就有這樣一輛車。它的外觀很熟悉,名字也很熟悉,但它是2009廣州車展的新產品之一。這輛車看起來像馬自達2,它的名字叫丘比特。車展剛開始定的名字似乎缺乏新意,但內涵還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你不相信我,讓我們看看!
在我們走得太近之前,丘比特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已經走樣了,因為它看起來太像馬自達2了,兩者的相似度幾乎可以達到80%以上。如果不仔細看車標或者摳出細節,很可能會把稍微換了一點型號的馬自達2誤認為是車展。
紅色的車身,小巧而動感的造型完全可以迷惑一些粗心的游客,但如果將兩者進行對比,就會發現丘比特和馬自達2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
就拿前臉來說,丘比特的大燈還是保持了海馬的家族特色;格柵也是如此,在很多海馬身上都見過。最大的不同是保險杠。與馬自達的笑臉進氣口不同,丘比特的表情略顯凝重,整個輪廓向下。
按理說,側面應該是最難發現差異的角度,細節很少,輪廓也差不多,但對我來說似乎不是這樣,因為在你很好地了解了馬自達的潮流設計之后,你就會知道丘比特做了哪些改進,其中最明顯的位置是腰線和后門位置,前者線條柔和,而后者相對簡單直接。
相比之下,車尾變化不大。尾燈是新設計的;后備箱開啟按鈕采用傳統機械手柄;保險杠的細節也進行了微調,總體上沒有檔次下降的感覺。
可能只是車展提前亮相的前期準備。從外到內看,這輛車似乎處于試裝階段,因為我們已經在門板的處理上看到了明顯的塑料感。另外選材也很單一,上下部分基本都是相同的材質,所以這部分第一次被忽略,重點還是放在設計和空使用上。
展臺上,這款丘比特配備了一臺激光唱機。在前面板上,我們找到了MP3和迷你USB接口。個人認為對于它的班級來說已經足夠了。如果測試車使用的內部材料不是很特別,可以暫時跳過靜態評估,那么可以隨時體驗和評估作為“可選零件”的機頭。我們只談使用感受。說實話,和馬自達2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做工與空間至于中控臺的按鍵,海馬似乎不太重視。這個問題從之前的海馬3就體現出來了,阻尼弱,塑感強。我們這次又在丘比特身上看到了這種現象。以空的三個旋鈕為例,阻尼不同,左側的溫控手感最好,最右側的模式旋鈕最差!
內飾有一些小而容易被忽視的設計需要談一談,比如空可完全關閉的可調出風口、內置網兜的手套箱和帶照明的化妝鏡等。這些都是非常貼心的設計,所以請給丘比特一些掌聲吧。
說到關懷和人性化,這款車在儲物方面相當到位。主駕駛座外側,一個看起來像錢包的儲物槽特別好用!一般可以放一個長款的錢包進去,放的比較緊,拿起來安全方便。這是個好設計!
汽車座椅面料的面料分為兩塊。從圖中可以看出,紅色區域是座椅與人體接觸最多的部位,因此采用了摩擦力較大的粗網眼面料。黑色被普通面料包圍。空身高1.8米的編輯并沒有感覺到來自頭部的任何壓力,他的空數量還是足夠豐富的。
說實話,丘比特的優勢介于空之間!而且是在后排空!同級別車,普通乘客兩腿之間空有一拳也不錯。但是,在這輛車上,我其實體會到了更大的乘坐環境,比馬自達2更好。不知道是因為座椅的厚度還是后座的位置。總之效果很好,也給了我們一點驚喜!
此外,丘比特還打破了小型車的規則,即在后排座椅4/6折疊的基礎上增加了整體折疊功能。這樣可以放比較大的物品,比如長途行李箱什么的...這種設計的好處是空之間的可變性和利用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如果真的用這種招數,也意味著要犧牲一個乘客的位置,實際上還得自己權衡。
有趣的是后備箱隔斷,為上下兩層提供了固定點。通常,它被放置在頂部的標準位置。如果遇到較大的物體,也可以將隔斷進一步“下沉”,這樣既可以改變收納空間空,又可以盡可能保證后窗的視線。
親身體驗了丘比特之后,發現和馬自達2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雖然它們的外觀非常相似,但在室內設計和使用上有很多不同。作為一個獨立品牌,海馬汽車需要向別人學習,讓自己成長。在這個緩慢的進程中,我們也看到了自己的風格和想法,這是非常好的。接下來,海馬汽車需要繼續努力,確保或提高丘比特量產車的質量。
更多精彩視頻,均在車載家庭視頻頻道。
2009廣州車展將于11月24日正式開幕,將從11月23日起,盡最大努力為您帶來最全面的報道。請關注【2009廣州車展】話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