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種路面體驗駕乘感受
既然已經找到了“天馬山賽車場”,那么我們當然會直奔主題——賽道測試別克新凱越1.6AT NAVI。在上海天馬山賽車場7-14米寬度的“窄”賽道上,我們非常清晰地感覺到了別克新凱越1.6AT NAVI新調校的懸掛似乎的確是“硬”了,但是實際駕駛感覺并不非常明顯。根據上海通用別克提供的資料顯示:別克新凱越 1.6AT NAVI前后彈簧剛度調高40%,并將前后減振器阻尼分別增加26%和43%。
說“感覺不明顯”,是因為筆者并沒有明顯感覺像駕駛德系車型時那樣懸掛、彈簧“有來必有往”的韌性回饋。特別是因為別克新凱越1.6AT NAVI的方向盤比較“輕”,讓人感覺在過彎時必須控制合理的速度才有安全感。但是,讓筆者非常驚訝的是,在通過天馬山賽道的1、5、9等幾個接近或超過180度的“回頭彎”時,駕駛者猛打方向盤后感覺到別克新凱越1.6AT NAVI表現出了類似“后輪隨動轉向”的操控表現。
在駕駛別克新凱越1.6AT NAVI完成天馬山賽道2-3整圈的試駕過程中,筆者多次感覺到只要能夠以(接近)臨界速度通過大角度彎道,就能激發出比較利索的過彎表現。(低速過彎只是平常“穩定”的駕控表現,并無特別之處)筆者的看法是:別克新凱越1.6AT NAVI的底盤、懸掛調校在注重駕控舒適性的同時考慮到了對于彎中“側傾”的支持,因此能幫助駕駛者在以安全速度過彎時過濾掉“懸掛比較硬”的表現。這也算是在入門級家轎車型層次上的一種“追求完美”的途徑。
反之,如果要求別克新凱越1.6AT NAVI在比賽賽道上屢屢表演超過極限過彎速度之后,再采取轉向、制動、甚至拉手剎甩尾...等等“違規動作”來體驗“運動”感覺,并非別克新凱越1.6AT NAVI登陸國內家用車市場的初衷。
之后,筆者還在一處尚在建設中的停車場上(碎石路面)體驗了一把別克新凱越 1.6AT NAVI的操控感受。和一同前行的一款德系家用轎車相比,再一次證明了別克新凱越1.6AT NAVI“舒適性”的偏軟調校,新凱越車輪軋過碎石路面的振動被過濾掉了好多。當然,在這樣的中、低速行進條件下,別克新凱越1.6AT NAVI的轉向系統指向性非常明確。特別是在彎后加速時,懸掛調校與輪胎摩擦力釋放的表現配合得恰到好處。只是,筆者依然感覺方向盤“比較輕”,路面回饋力是經過過濾后的感覺,還是一種十分考慮(特別是女性)駕駛者“省力”的調校。
最后,別克新凱越1.6AT NAVI在住宅小區內路面的表現依然“循序漸進”,再次過濾掉了不同“減速磚”路面之間的細微差別,僅從胎噪聲才能分辨出是行進在不同路面上的區別。總之,別克新凱越1.6AT NAVI在各類型路面行駛過程中追求的是一種“平衡”的表現境界——不放縱也不刻意限制,既不像歐系車型注重駕駛者對于路面信息的精確把握,也不似日系車型講究最大程度上的“修飾”掉未知的行路感覺給人帶來的“失落”。從別克凱越超過70萬輛的銷售業績也可以得知:他已經贏得了最廣大汽車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