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自主設定能量回收裝置回頂部
從去年開始,電動車技術無疑已成為業界的關注焦點,之前在這個領域鮮有動作的大眾集團可以說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后發制人的大眾集團老板文德恩博士對此信心滿滿,“高爾夫電動車計劃于2013年量產,我們的目標是到2018年成為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 在高爾夫這款史上最成功的家用轎車上應用電動車技術似乎也寄托了大眾汽車在未來新能源車領域攻城掠地的野心。
高爾夫電動車和普通高爾夫一樣有5個座位,制造品質和選用材料都是大眾一貫的高標準。儀表臺乍一看和普通高爾夫沒什么兩樣,只是其中的內容有很大不同。中控臺上的觸摸屏以示意圖形式顯示電流狀態和電動車專用的車載電腦內容,儀表盤左邊的轉速表由功率顯示器取代,同時還有一個集成式里程指示表。右邊是常規的速度表,同時增加了一個小巧的圓形儀表顯示電池的電量狀態。
按下起動按鈕,電動高爾夫就可以出發了。安裝在發動機艙內的電動機在最初階段就可以輸出270牛·米的最大扭矩,因此全油門(準確地說應該叫“電門”)起步時前輪會輕微打滑,然后就以電動車特有的方式全力向前沖去—除了車身和空氣之間、輪胎和路面之間的摩擦聲,車輛本身寂靜得讓剛上車的人有點不適應。與普通高爾夫相比,電動車的車頭感覺輕了一些,這是因為二者的前后重量分配有著很大差異。驅動電動車的電能來自于容量為26.5千瓦時的電池系統,它由以180個鋰離子電池單元組成的30個電池模塊組成,總重量達到315公斤,它們被安裝在后備廂底部(侵占了113升的儲物空間)和后座下方,另有一部分延伸至前后排之間的車底通道,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改善前后重量分配并降低車輛重心從而提高操控性能。
高爾夫電動車采用了一些以前沒有聽到過的技術,其中之一就是駕駛者可以根據需要自主設定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強度,共分四個等級,設定過程通過與自動變速器相仿的換檔手柄(D檔或B檔)或方向盤上的換檔撥片(D檔到D3檔)來完成。另外還有三種駕駛模式(Normal普通、Comfort+舒適優先和Range+里程優先)供選擇,每種模式都預先設定了不同的電動機功率(87馬力、115馬力和67馬力)、空調系統工作強度、最高車速和電池能量回收強度的組合。比如在“Range+里程優先”模式下,為了獲取最大的續航里程,空調系統也被完全關閉。把方向盤上換檔撥片放在不同位置,即D1、D2或D3,在抬起“電門踏板”時會產生大小不同的反向牽引力,即通過強度遞增的動能回收獲得力量不同的制動效果(車輛動能用于電池充電以獲得更長的續航里程)。
2藍驅技術使行使成本大幅下降回頂部
使用不同的駕駛模式,續航里程最低為100公里,最高可到150公里,最高車速為135公里/小時。根據官方數據,這款電動高爾夫的性能已經完全勝任日常所需:從靜止加速至100公里/小時11.8秒,最具實用性的30至50公里/小時加速不到4秒。電池電力耗光后,可以通過隱藏在前格柵中間大眾徽標后的接口充電,使用220/230伏家用電源的充電時間為7小時,若使用380/400伏專用充電站,時間可減少一半。
在上海賽車場周邊的道路上短暫的親身體驗之后,高爾夫電動車給我的感覺是技術層面上已相當完備,也具備了量產條件:動力性能不錯,車廂很安靜,也表現了高爾夫一貫的優良操控性能,做工也很精致。那么為什么還要讓我們等到2013年?負責開發這款零排放高爾夫的首席工程師Sven Patuschka解釋說:“現階段電池能量密度不夠高、電池成本偏高、充電時間長、標準不統一等等都是行業普遍面對的難題。另外我們也在等待電力公司和政府相關部門創造相應的環境,以便讓消費者不必擔心續航里程問題。”
大眾汽車明確表態,“未來”的起點將從2013年開始,屆時Up!、高爾夫和朗逸電動車的量產車型將陸續面世,它們全都采用大眾汽車的blue-e-motion電驅動技術。大眾汽車還將利用模塊化技術,靈活、經濟地將電動機驅動系統應用于不同的車型,從而將電動車技術拓展應用于更多車型系列。如此看來,盡管大眾汽車此次“觸電”動作不能算快,但是文德恩博士的豪言壯語也不是毫無根據,畢竟到目前為止在這個領域還沒有出現一個絕對的強者,人人都在起跑線,人人都還有機會。
朗逸blue-e-motion是上海大眾針對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首款電動車,它采用與電動版高爾夫相同的電動機和相同的單速變速器,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數值也一樣,分別為115馬力和270牛·米。朗逸電動車同樣具有出色的動力表現,從靜止加速到100公里/小時用時約11秒,最高時速可達130公里/小時,理想狀態下的最大續航里程可達150公里。
由于發動機艙蓋和后備廂蓋使用了鋁鎂合金材料,車身重量減少了60公斤(即為1498公斤),因此盡管裝備了重達315公斤的電池組,朗逸電動車只比目前在售的汽油版朗逸重144公斤。對于駕乘者來說,朗逸電動車的乘坐空間與普通朗逸并沒有差別。只是由于電池組同樣分別放置于車底中央通道、后座下方以及后備廂下方,這使得后備廂容量小于汽油版朗逸,為352升。
與高爾夫電動車的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相類似,朗逸電動車也提供“B”檔模式,控制車輛在制動時加大制動扭矩,以增加電池系統的能量回收。不過朗逸電動車不像高爾夫電動車那樣可以分四個等級控制。它的充電過程和高爾夫電動車相同,不同的是充電接口放在了普通汽油車加油口的位置。充電時間需6小時(220/230伏家用電源)或3.5小時(380/400伏專用充電站),核算下來,朗逸電動車行駛100公里的成本還不到10塊錢人民幣。(來源:名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