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新能源概念股,不是比亞迪,而是江淮
買股票的朋友,說起新能源概念股,第一反應先會想到比亞迪。事實上,江淮在新能源上的概念點跟比亞迪相比,只會多不會少。江淮和大眾建立了合資關系,會為大眾生產電動平臺MEB的車型。 假如日后新能源車真取代燃油車成為主流,江淮大眾分分鐘會膨脹到像現在的南北大眾般強大。除了大眾之外,國內風頭正勁的蔚來,真正走量的7座SUV車型ES8,也是江淮為其生產,當中甚至包括了蔚來ES8所用到的全鋁車身。 先不管江淮自己的新能源車造得如何,但無疑它是最多對外合作關系的一個。
談及新能源車,不得不提將在2018年實施的雙積分政策。政府會逐漸降低對新能源車的補貼,轉而以“懲罰性”手段來“迫使”廠商生產新能源車,即所謂的雙積分制度。廠商需要通過生產新能源車來獲得正積分,用以抵消生產高油耗燃油車帶來的負積分。如果積分不達到標準,輕則面臨罰款,重則可能會被停掉部分產能。 這種雙積分政策,有點類似歐洲人所玩的碳稅,明面是保護環境,暗面則是用來扼制對手發展,國家這次無疑想借雙積分來讓自主品牌“彎道超車”。
說到這里,就很好解釋了,為何外國廠商在中國又掀起一波合資潮。除了大眾和江淮,又有福特和眾泰。外國廠商需要更多新能源車份額,用以抵消燃油車帶來的負積分。當然啦,這種非市場化的手段,可能會像早前客車新能源補貼那樣,引發了一系列亂象。由于新能源正積分以量來算,企業是產生了一些粗制濫造,但勝在量多的新能源車,無疑能更好從政策中獲利。
這次我來到江淮新能源發布會, 考慮到江淮近期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估計這次大會能聽到不少爆炸性新聞。期盼它會像比亞迪的迪粉大會,會讓人對這個品牌有更多遐想,能讓自家股票表現興奮一把。可惜這個會內容很晦澀,我身旁兩位媒體都忍不住睡著了。江淮自己只說了些客套話,接著就把演講臺給了自己兩個供應商——比克和華霆動力。供應商說的東西都非常內行,非圈內人真聽不懂。相比于比亞迪,以及那些新晉的新能源品牌,江淮顯然不太會說故事帶節奏,這也解釋了為何說新能源概念,大家不容易第一個想到江淮……
我倒是硬撐著聽完,從一堆術語中,還是消化到一些信息點。事情要從慶哥在2016年初試的iEV6S說起,那時iEV6S用了三星的電池。后來搭載三星、LG等韓國電池的新能源車,被剔除 出國家新能源補貼目錄。于是江淮就找了華霆動力合資,生產自己的電池組。iEV7S上的電池能采用液冷方式,讓自身保持在理想溫度,電池包當中“埋”了很多液冷管道,通過油液流動來帶走熱量。江淮聲稱目前只有三家公司擁有這項技術,分別是特斯拉、日產,以及江淮自己。
iEV7S用了三元鋰電池這種解決方案,就是早前特斯拉公開的那項專利。三元鋰聽起來很高大上,原理其實很簡單粗暴,N節18650鋰電池(看起來就像我們平時用的5號電)拼成一塊電池磚,N塊電池磚又拼成電池片,最后N個電池片拼成電池組。三元鋰電池最核心的地方,就是管理系統。管理系統需要監測每顆18650電池的狀況,假若電池有問題,可以單獨把它屏蔽掉。同時系統也要監測各塊電池的溫度,通過液冷系統來讓它們保持在最合適的工作狀態。
供應商也坦誠,三元鋰電池里的電池粒總會有一定的著火概率,這是目前技術下很客觀的事情。可是在一節電池起火后,控制系統能立刻屏蔽問題位置,液冷系統能對此進行冷卻,立刻扼殺火勢,以免整塊電池毀掉。 現場看了燃爆測試的視頻,讓電池包中一顆電池爆破,電池包表面看到火稍微燒了一秒,就自己熄滅掉。 除了電池會有起火概率外,這次還聽到另一個行業“內幕”,就是18650電池良品率大概是96%。部分的次品,只是對于車用電池而言,但對于3C產品是合格的。于是部分“次品”會賣給3C產品商,電池商減少了生產損失,3C商又降低了成本 ,算是能各取所需。
好了,現場就只聽到那么丁點信息。之前在寫銷量分析的時候,說過江淮比較悶聲發財。說起自主品牌,大家會想到吉利、上汽、長安、比亞迪,哪怕是這幾年很不濟的奇瑞,存在感也會強于江淮。其實江淮混得不算差,之前S3銷量相當高。只不過江淮有點跟不上自主這波發展潮,S7在博越、RX5面前沒太多突出優勢,使得江淮今年的業績出現下滑。但不能忽視的一點,江淮在新能源領域握著的籌碼,比很多對手要大。跟燃油車時的情況一樣,江淮依然過分低調,換作別人,早就天天上頭條了。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5761
2017-11-0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985
2021-06-26
1293
2018-10-29
1418
2018-08-06
1804
2018-05-21
1675
2018-03-13
1752
2018-02-02
1279
2017-10-30
1709
2017-10-29
1078
2017-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