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就是賺到?11款用“進口發動機”的國產車
上一次,我們講了11款“偽裝”成國產車的“進口車”,讓大家重新認識到了“國產車”三個字的定義,錯過的同學可以回顧下:《11款掛著國產標的“進口車”》。而這一次咱們換個角度再重新審視一下中國的汽車市場,看看都有哪些國產車使用過“進口發動機”!
說起國產車使用海外發動機,那就一定不能不說三菱。在國產車剛剛發展的萌芽階段,三菱確實為不少國產車貢獻了“心臟”,以至于后來需求量太大,三菱甚至得通過在沈陽建廠的方式提高產能。這樣一來,作為同屬于沈陽汽車工業的華晨,自然就有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雖然華晨的東北老家就有三菱發動機制造廠,但在華晨與寶馬合作的初期,華晨肯定更希望使用寶馬的引擎作為車輛動力的來源。奈何當時寶馬在國內銷量一般,二者的關系顯然沒有到能讓你使用發動機的地步。所以這時候華晨汽車就把目光瞄準了同在沈陽的航天三菱。并直接購買了代號為4G93的1.8L和代號4G18的1.6L兩款引擎安裝在了駿捷身上。
雖然華晨的東北老家就有三菱發動機制造廠,但在華晨與寶馬合作的初期,華晨肯定更希望使用寶馬的引擎作為車輛動力的來源。奈何當時寶馬在國內銷量一般,二者的關系顯然沒有到能讓你使用發動機的地步。所以這時候華晨汽車就把目光瞄準了同在沈陽的航天三菱。并直接購買了代號為4G93的1.8L和代號4G18的1.6L兩款引擎安裝在了駿捷身上。
談起使用三菱發動機的車,除了位于沈陽的華晨外,還有一個廠商絕對不能忘記,那就是來自福建福州的東南汽車。得益于東南汽車早期與三菱合作的關系,東南V3菱悅使用三菱4A91發動機就顯得無可厚非了。
這臺發動機很有意思,因為三菱早在2004年就完成了它的開發與制造。可直到2009年,上文提到的沈陽三菱才正式將其國產化。在當時,4A91是一臺技術十分新穎的引擎,并使用了三菱看家的MIVEC技術可變電子氣門控制技術,可在現如今,這臺發動機的各項數據就已不再那么耀眼,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造價低廉了。
而隨著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的普及,沈陽航天三菱便在4A91的基礎上,打造出了1.5T排量的4A91T引擎。比如在前幾個月才上市的啟辰星,就是使用了4A91T作為汽油動力來源。由于已經誕生了十幾年的關系,這臺發動機無論是動力還是油耗均談不上出色。
除了三菱以外,日產也為不少國產車型提供過發動機。其中東風風度MX6就是最好的代表。當年,由于日產奇駿換代后更加偏向于家用,導致老奇駿的部分優點并沒有完全被繼承。換而言之老奇駿當時在國內還是有一定市場的,所以東風風度MX6便誕生了。
由于完全照搬了日產的第二代奇駿車型,所以東風風度MX6在發動機的選擇上自然也無法逃過日產。不過考慮到如果給風度MX6用2.5L發動機的話,那最終這臺風度的車很有可能會與當時新奇駿的低配版本產生競爭。所以在風度MX6身上,只有一款代號為MR20的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可供選擇,馬力也只有可憐的144匹,最終它的銷量只達到了1000臺/月的水平。
如果說東風風度MX6用日產MR20發動機是因為換殼奇駿的關系,那么啟辰D60使用日產發動機,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身份了。雖然啟辰現在被稱作是國產品牌,可在它誕生之初,還是與日產有著理不清的關系。
既然如此,啟辰D60用日產看家的HR16發動機也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不過由于啟辰D60上市時間較早,加上需要對成本進行控制的因素,最終導致啟辰D60使用的這臺HR16并非是目前新款軒逸上的版本,所以相比起軒逸最大139匹馬力的動力輸出來說,啟辰D60的發動機只擁有126匹的最大馬力。但日產的發動機這個金子招牌,也讓啟辰D60月均銷量達到了6-7千臺的水平。
眾所周知,榮威是早前被上汽從英國收購過來的品牌,所以按道理來說它現在使用的發動機應該是由上汽自己研發才對。但大家不要忘記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經過多年的經營,上汽集團與通用集團之間的關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親密。
而當兩家汽車公司的關系好到一定地步時,自然是會進行一些交易來維持并促進關系的,這就像男女朋友之間要互相送禮物一樣。于是榮威就獲得了一臺通用旗下的明星發動機,代號為LI6的1.3T三缸引擎,并安裝在了榮威RX3身上。當然,與RX3同樣平臺的名爵ZS,也在使用這款1.3T的三缸發動機。只可惜國產車+三缸就注定了榮威RX3只能擁有3000臺左右的月銷量。
除了使用通用的發動機外,榮威在早年間其實還用過來自奔馳的3.2L直列六缸發動機。故事是這樣的,上汽在2005年收購了韓國雙龍汽車51.33%的股份,一并成為了雙龍汽車的最大股東。
得益于早年間雙龍汽車購買了不少老舊的奔馳技術,所以當上汽收購雙龍汽車時,自然也就擁有了這些奔馳技術的使用權。再加上當年雙龍旗下有一臺名叫凱龍的硬派越野車,所以上汽收購雙龍后實際是擁有不少技術和備用車型的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上汽使用凱龍底盤打造的榮威W5就這樣誕生了。其中這臺車的低配車型使用了一臺來自MG7的1.8T渦輪增壓發動機,而高配版則直接照搬了雙龍凱龍的動力配置,一臺代號為M104的奔馳3.2L直列六缸發動機并匹配奔馳的5G-Tronic變速箱。
其中這臺3.2L奔馳發動機曾經就使用在外號“虎頭奔”的W140奔馳S320以及W463的奔馳G320身上。也正因如此,這臺3.2L排量的榮威W5在保養時需要更換多達8升的機油!但也從側面說明,榮威W5的心臟哪怕是在2011年其實也已經有了接近20歲的高齡。
得益于寶馬在國內銷量的日益走高,華晨與寶馬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好,再加上華晨也一直為寶馬生產代號為N20B20的2.0T發動機,慢慢地,華晨在寶馬面前也擁有了一定話語權。于是,華晨打算推出一臺新車型,并使用當年寶馬屢獲殊榮的明星引擎N20B20。而它就是華頌7。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華頌7并非是一臺轎車或SUV車型,反而是當時沒什么人去探索市場的MPV。面對著并不火熱且排位固定的MPV市場,縱使華頌7使用了寶馬的發動機,最終的銷量也只是慘淡收場。同時在動力方面,華頌7也沒有完全發揮出N20系列發動機的潛力,只擁有184匹的低功率和218匹中功率兩個版本。直到后來,華頌7才使用上242匹的高功率N20發動機。可即便在寶馬發動機的加持下,華頌7從上市到現在一共只賣出不到2萬臺。
華晨顯然不滿足于只讓華頌品牌用上寶馬的發動機,于是便又向寶馬提出了申請,想把那臺當時寶馬已經淘汰的1.6T四缸發動機拿過來用。由于這臺1.6T發動機實際上是寶馬聯合PSA共同開發的,所以在國內并非寶馬品牌獨占,再加上自己已經淘汰了的關系,于是寶馬決定網開一面,將發動機的生產許可直接授權給了華晨旗下的綿陽新晨動力進行生產。
就這樣,華晨便名正言順的拿到了寶馬1.6T發動機的生產和使用權,并將其安裝在了自己的新車--中華V7身上。204匹馬力的高功率1.6T發動機,帶動中華V7確實非常輕松,但華晨顯然不滿足于此,于是便在后期推出了鏜缸版本的1.8T引擎,代號CE18。而這一鏜,直接使這臺發動機的馬力達到了驚人的231匹!
在瑞典小廠薩博破產后,很多人都唏噓不已。殊不知,有一位中國的神秘賣家收購了薩博曾經的整套生產線,它就是北京汽車。在購買了薩博生產線不久后,北汽便推出了北汽紳寶D80。
紳寶D80定位是一臺中大型轎車,但這可不是它的亮點。還記得北汽收購了薩博全套生產線嗎?沒錯,北汽在D80三個排量的車型上,全部使用了薩博的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其中1.8T使用的是代號為B185R的177匹引擎;2.0T則是204匹的B205R;頂配2.3T則是250匹馬力的B235R。但很可惜的是,即使用了薩博的發動機,北汽D80的銷量還是不盡如人意,最終上市沒幾年,這臺車就轉變方向變成了一臺不用搭載發動機的新能源車......
在吉利收購沃爾沃后,吉利車型的產品力便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其中發動機方面的進步更是亮眼。隨著沃爾沃Drive-E引擎的面世,吉利開始逐漸把這套“自家”的東西拿了過來,其中等級最高的就要屬在去年上市的吉利星越了。
除了使用一臺代號為T3的1.5T三缸發動機外,星越還搭載了代號為T5的2.0T四缸引擎。不過也許是為了給領克、沃爾沃等車型留出空間,星越上的T5發動機并沒有達到與沃爾沃領克同樣的254匹,不過238匹馬力對于一般人來說也完全足夠了!
最后一臺車就是有著傳奇歷史的海馬福美來了。眾所周知,海馬從2006年就與馬自達分道揚鑣,只保留技術上的合作。也就是說從2006年起,福美來已經不再是正統的馬自達323,所以福美來在車輛引擎上的選擇也就不用抱著馬自達這一條腿了。
不得不佩服,隸屬于一汽的海馬確實有點東西,竟然搞來了一臺當年Mini使用的Tritec 1.6L發動機,115匹的最大馬力對于一臺2006年的1.6L車型來說絕對算是鋼炮級別了。但很可惜的是,使用Mini發動機的福美來僅僅賣了一年時間就將發動機更換成了日本原裝進口的馬自達ZM II引擎,馬力也直接從115匹“跌落”到了97匹。
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來說,使用合資發動機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畢竟早年間的韓國汽車也是靠三菱的幫助與支持才逐漸走向全世界的。但現在,不少國內廠家已經擁有了獨立打造發動機的實力,像是奇瑞、長安都擁有性能十分不錯的新時代引擎,而48V、插電混動這些新技術,國內車企甚至“玩得”比世界大廠還要“溜”。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后使用進口發動機的國產車將會越來越少!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8418
2020-08-10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25萬
2018-07-30
5.15萬
2018-07-23
2.44萬
2017-05-04
32
11-12
11
11-12
10
11-12
25
11-12
34
11-12
27
11-12
11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