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車企IPO,一個“面包車廠”如何煉成2000億巨頭
知嘹汽車/青蔥
就在11月5號,重慶上演了一出比過山車還刺激的商業大戲,重慶的新能源車企賽力斯在香港敲鐘上市了,成為國內頭一家在A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新能源車企,一開盤,市值直沖2200億港元,以一場盛大開局,宣告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如今已經站到牌桌的正中央。

說賽力斯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提起有著鴻蒙智行“定海神針”之稱的問界,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不是有個說法嗎?每10輛鴻蒙智行新車里就有7輛是問界。

別看現在賽力斯風光無限,5年前它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角色”,產品以微型面包車為主,就連企業名都是頗有年代感的“小康股份”,要不是后來和華為牽手成功,估計現在都涼涼了。當時很多人嘲笑它不過是運氣好,給華為當了“代工廠”,沒想到的是,華為拿出了智能汽車的核心技術和銷售渠道,賽力斯拿出多年積累的造車功底,二者還真就碰撞出了不一般的火花,問界橫空出世了,而且上市就爆火,賽力斯也從瀕臨掉隊一路成長為年銷量近50萬輛、盈利超59億元的新能源車企業,妥妥的上演了一出逆襲大戲。


有人說賽力斯成功,不就是因為“抱了華為的大腿”嗎?這句話對,也不完全對,和華為合作相當于把自己的過去徹底舍去,將生產線、造車資質等全部身家性命押給了一個跨界伙伴,這樣的魄力在當時還真沒幾家傳統車企能做到。

而在這場逆襲大戲里,還有一個角色不可忽視,就是重慶國資,它的戲份還真不比華為少。賽力斯想造新能源車,建新工廠,提升產能,哪樣不得花錢?在賽力斯最需要資金支持的時候,重慶國資出手了,國有資本平臺“渝富控股”牽頭組建2000億規模的產業母基金,先聯合兩江新區拿33個億給賽力斯建“超級工廠”,這才有了后來大爆款問界M9。后來賽力斯買回工廠股權,重慶國資也是繼續當股東一路陪伴,在這次港股IPO里,重慶國資又拿出近22億港幣支持,成為賽力斯背后堅實的后盾。

當然,這樣的陪伴是“雙贏”的,重慶國資靠著獨到的眼光用資金扶植賽力斯,等賽力斯成長壯大,通過運作把資本還給賽力斯,成為賽力斯股東,繼續分享賽力斯的成長紅利,最后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而重慶國資這種陪伴企業成長的“長期主義”投資邏輯更是成為了教科書級別的案例。

而賽力斯成功上市,笑得最開心的可能還有整個重慶市,賽力斯發展壯大起來后,給重慶帶來的直接收益就是。把100多家重慶本地零部件企業納入為供應鏈,利用賽力斯盤活整條產業鏈,2024年重慶GDP首次沖到全國第4,研發投入超800億,穩坐中西部工業第一城寶座,取得這樣的成績新能源產業鏈功不可沒。

重慶“放長線釣大魚”的頂級智慧值得其他城市學習,看準有巨大潛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選出有潛力的“種子選手”賽力斯,再嫁接上華為這個最頂級“賦能者”的技術,最后自己親自下場,用資本的力量催化這個化學反應,這種從“招商”到“投資”的思維轉變,只能說真的很高明。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7
11-13
分享相關推薦

65
11-11
130
11-10
56
11-10
54
11-10
56
11-09
27
11-09
90
11-09
60
11-09
15
11-09
1708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