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王者歸來?連續兩個月,銷量反超比亞迪!
金秋時節,風云突變。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桂冠,再次迎來了令人窒息的爭奪戰。
一度被比亞迪奪去光環的上汽集團,正悄然上演一場精彩的回歸大戲。
連續兩個月銷量反超比亞迪,上汽向比亞迪發起了猛烈反擊,一場關乎王冠歸屬的拉鋸戰已進入白熱化。

1. 連續兩個月反超
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剛剛落幕,中國汽車市場的排名已然生變。
當紅炸子雞比亞迪在這兩個月,風頭意外被上汽集團搶走。
9月份,比亞迪售出39.6萬臺新車。雖然比亞迪以接近40萬臺的銷量,創下了自己今年以來單月銷量新高,但是與去年同期的41.9萬輛相比,還是下滑了5.5%。
比亞迪銷量同比下滑這一些消息,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上汽集團“乘虛而入”。

9月份,上汽集團銷量為44.0萬輛,同比勁增40.4%,實現了對比亞迪的反超。
雖然4.3萬臺的領先幅度不大,但這如同一聲春雷,預示著市場格局的變化。果然,剛剛過去的10月份,上汽這場逆轉大戲繼續上演。
今年10月份,上汽銷量45.4萬臺,同比增長13.0%;比亞迪44.2萬臺,同比下滑12.1%。
此消彼長之中,上汽已經連續兩個月實現了對比亞迪的銷量反超。2. 銷冠寶座更迭戰
上汽集團曾是中國汽車行業,無可爭議的絕對霸主。
2006年,上汽集團銷量攀升至122.4萬臺,一舉超越共和國長子)一汽集團,首次成為中國汽車銷冠。
從此之后,上汽集團就穩居銷冠寶座。截至2023年,上汽集團在車市銷冠的寶座上,穩穩地連續坐了18年之久。
不過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比亞迪乘著時代東方迅速崛起,于2024年以427.2萬輛的年銷量終結了上汽的18連冠。

這場變革不僅是一家企業超越另一家企業,更是一個時代對另一個時代的超越。
不過上汽集團在失去王座后并未沉淪,而是開啟了全面改革。
2024年,王曉秋接棒退休的陳虹,成為上汽董事長,對內調整管理層,對外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終于在今年實現了對比亞迪的反超。
今年前10個月,上汽累計銷量364.7萬臺,比亞迪370.2萬臺。上汽雖然還是落后比亞迪,但差距依然很小。到年底,車市銷冠花落誰家猶未可知。3. 有三大隱憂暗藏
然而,如果就此認為上汽集團已經王者歸來,顯然不夠客觀,因為上汽存在三大隱憂。
首先,與比亞迪全部都是自主品牌不同,上汽集團銷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合資品牌貢獻的。
傳統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是車市的主流。然而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時代,自主品牌已經取代合資品牌成為車市主流。
上汽未來的希望在于自主品牌,而非合資品牌。而上汽的自主品牌——榮威、MG等,相對于其他頭部自主品牌來說,并不算強。

其次,上汽的銷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轉型依然需要努力。
比亞迪早就停產了燃油車,其銷量全部由新能源車貢獻。但對于上汽集團來說,燃油車還很重要,新能源車尚不能擔起全部重擔。
上汽的新能源車,主要是由五菱品牌旗下的微小型車貢獻,而在中高端領域乏善可陳。
飛凡品牌功虧一簣,智己品牌算不上一線頭部陣營,上汽的自主新能源板塊尚需努力。

最后,上汽的凈利潤與比亞迪相差甚遠。
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歸母凈利潤高達78.23億元,而同期上汽只有20.83億元,這還是前者下滑32.6%,而后者暴漲644.8%的情況。
上汽不僅與比亞迪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也比不上長城汽車(22.98億元),甚至還不如后起之秀賽力斯(23.71億元)。
賽力斯抱住華為大腿一飛沖天,從三四線邊緣小廠躋身新能源頭部玩家。反觀拋出“靈魂論”的上汽,喪失了一個好機會。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43
11-10
分享相關推薦

44
11-06
64
11-06
41
11-06
55
11-06
93
11-06
27
11-06
60
11-06
67
11-06
67
11-06
31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