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福特換帥 合資車企欲再突圍

近日,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完成重要人事調整,朱華榮正式卸任公司董事長職務,由趙非接任。此次調整是自2024年5月艾小明接任何曉慶擔任長安福特總裁后,長安福特在一年半內的第二次重大人事變動。

在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十字路口,這家曾經年銷近百萬輛的合資車企,正通過頻繁的人事調整與戰略重構,尋找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生存之道。
· 換帥背后 一場早已注定的交接

朱華榮的卸任并非意外。2025年7月,新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升格為國資委直管的一級央企后,明確規定一級企業領導不得兼任三級企業職務。朱華榮作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掌舵者,卸任長安福特董事長符合央企規定。現階段,朱華榮將更多精力聚焦于集團整體戰略。在他領導下,長安汽車已成功打造了啟源、深藍、阿維塔等自主品牌矩陣,這些品牌在新能源市場表現亮眼。
接棒者趙非則是長安體系的“老兵”,擁有深厚的技術背景和豐富的管理經驗。1974年出生的趙非是內燃機專業科班出身,從長安的發動機技術主管一路成長為中國長安集團董事長。趙非對長安福特而言并不陌生,2018年他曾臨危受命擔任長安福特執行副總裁,當時企業正處于低谷期,他帶領團隊在2020年實現止跌回升,2021年銷量增長超20%,這一戰績使趙非成為接任董事長的理想人選。
· 困境突圍 從“油電協同”到“價值營銷”

目前,長安福特面臨銷量下滑、新能源轉型遲緩、品牌口碑受損等多重挑戰。新能源領域更是長安福特的軟肋,目前長安福特在售新能源車型僅有銳際PHEV一款插電混動車和福特電馬一款純電車。財務壓力同樣不容忽視,雖然2024年公司實現了24.7萬輛的銷量,并實現盈利20.9億元,但整體經營狀況依然脆弱。
面對困境,長安福特近年來已嘗試多種轉型策略。“油電協同”戰略是重要方向之一,長安福特推出“大馬力E混動”技術,試圖在保持動力性能的同時降低油耗,搭載該技術的蒙迪歐運動版實現“5秒級加速、4L級油耗”的性能平衡。在營銷層面,長安福特試圖通過圈層營銷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其組織的各類活動圍繞福特車主構建用戶社群,強化品牌與用戶的情感連接。長安福特還堅持“價值營銷”理念,避免陷入行業價格戰。公司執行副總裁楊大勇表示:“‘卷價格’不應是行業的方向,長安福特更注重為用戶創造價值”。2024年,長安福特全系車型銷售均價達到22萬元,位居合資品牌首位。
· “合資2.0時代”的探索

面對中國市場的變化,長安福特也一直在探索新的合資合作模式。2023年9月,長安福特與長安汽車共同出資成立長安福特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這一新實體的成立,標志著雙方合作模式從傳統的“市場換技術”向“優勢互補、技術共創”轉變。與此同時,長安福特接手了福特電馬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業務,接手后,長安福特首批授權近300家經銷商銷售福特電馬,服務網點數量比原來擴充近三倍。此外,還為現有車主免費升級芯片,提升車機系統響應速度。這些舉措代表著合資模式正在向 “合資2.0時代”演進。在這一新模式下,中外雙方更注重優勢互補,共同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
· 突圍路徑 技術協同與本土化是關鍵

面對未來,趙非領導下的長安福特可能在多個層面實現突破。技術協同或將是關鍵突破口。趙非應該會推動長安汽車與福特汽車在技術層面的深度融合,將長安在三電系統、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技術積累,與福特的整車制造經驗相結合。本土化創新也相對重要。長安福特需要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開發更符合本地市場特點的產品和功能。供應鏈優化同樣亦不可或缺。借助長安汽車在國內建立的完善供應鏈體系,長安福特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響應速度,中國供應鏈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已展現出獨特的進化優勢。品牌重塑也是關鍵點之一。通過強化福特品牌的“野性”標簽,突出產品在性能、操控方面的優勢,長安福特可以建立差異化品牌形象,同時,通過用戶圈層運營,增強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
隨著趙非的上任,長安福特將加速推進電動化轉型,預計長安福特將計劃推出融合福特底盤技術與長安智能系統的新能源車型。而在合資品牌市場份額驟降的行業背景下,長安福特的轉型之路依然充滿挑戰。但正如趙非首次執掌長安福特時帶領企業實現止跌回升一樣,這次換帥或許真能成為長安福特重回增長軌道的新起點。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張濤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746
11-0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6
11-09
38
11-07
1834
11-05
1641
10-22
2207
10-22
41
10-01
76
09-24
215
09-23
98
09-12
299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