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的“物理AI”野望:當一輛車,不再滿足于做一輛車
從智能轎車到Robotaxi,從人形機器人到飛行汽車,小鵬汽車正構筑一個超越傳統汽車疆界的科技生態。
在小鵬汽車2025科技日上,何小鵬沒有局限于發布任何單一車型,而是展示了從Robotaxi、人形機器人到飛行汽車的全面AI布局。這場以“涌現”為主題的發布會,揭示了一家汽車公司向“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轉型的野心。

在競爭白熱化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小鵬汽車憑借MONA M03等車型的暢銷,已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9.4萬輛新車,同比增幅達330.8%。
但何小鵬思考的顯然不只是造車,他正帶領小鵬跨越企業的傳統邊界。
物理AI的戰略升維
小鵬不再滿足于將AI能力局限于車載系統,而是要將其延伸至更廣闊的物理世界。“物理AI”成為小鵬戰略轉型的核心關鍵詞,這一構想要落地,依賴于小鵬在技術上的全面布局。
算力是智能駕駛的基石。“算力是檢驗智能輔助駕駛能力的第一標準。算力小,跑不動大模型;模型小,用不好大數據。”何小鵬如此解釋算力在智駕中的重要性。

小鵬的算力布局已形成從云端到車端的完整體系。在云端,小鵬建成了國內汽車行業首個萬卡智算集群“云端模型工廠”,擁有10 EFLOPS的算力,集群運行效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
在車端,小鵬自研的圖靈AI芯片將于2025年第二季度量產上車。這款專為AI設計的處理器具備40核處理器,能夠本地運行30B參數的大模型。
算法層面,小鵬第二代VLA模型實現從視覺信號到動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輸出,去掉了“語言轉譯”環節。
這種技術路徑的變革讓AI能以更接近“直覺”的方式理解應對物理世界,展現出絲滑、穩健、高上限的博弈能力。

技術開源成為小鵬構建生態的關鍵策略。小鵬計劃將第二代VLA面向全球商業伙伴開源,并與大眾、高德等企業達成生態合作。大眾已成為小鵬第二代VLA首發客戶,小鵬圖靈AI芯片也獲得大眾定點。
三大終端的具身智能
小鵬將其AI能力實體化為三大具身智能終端: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和飛行汽車。這標志著小鵬正式從“汽車公司”升級為“具身智能公司”。
在智能汽車領域,小鵬計劃在2026年前裝量產可不限區域駕駛的Robotaxi。這款車采用雙冗余設計,搭載4顆圖靈芯片,合計3000TOPS有效算力。
Robotaxi代表了小鵬智駕技術的集大成者,也是其AI能力在出行場景的深度應用。

人形機器人IRON是小鵬AI能力的又一載體。全新一代機器人采用更擬人設計,引入仿人骨骼、仿生肌肉、靈巧手等技術,搭載3顆圖靈芯片。
機器人與智能汽車共享70%的研發資源,這種技術復用大幅降低了研發成本。小鵬機器人的電子電器架構EEA由汽車部門自動駕駛EEA團隊開發。
飛行汽車業務也已從概念走向實質進展。小鵬“陸地航母”訂單超7000架,預計2026年進入量產。同時,A868全傾轉固定翼飛行汽車進入試飛階段,續航超500公里,支持6人乘坐。
小鵬的飛行汽車制造工廠正在建造過程中,預計年產能達1萬臺,將成為全球首個流水線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
小鵬正在敦煌建立全國首個低空飛行營地,并推出首條低空自駕旅游路線,為飛行汽車的商業化落地做準備。
技術、場景與商業化的三角循環正在小鵬的生態中形成。AI技術驅動多終端發展,多樣化終端為AI提供豐富數據,而商業化落地則反哺技術研發。
寫在最后:
何小鵬曾說,未來十年中國可能只會剩下5-7家新能源車企。在這個殘酷的淘汰賽中,小鵬不再只是一家車企,而是一家以“物理AI”為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公司。

從廣東肇慶的工廠到香港啟德碼頭的全球發布會,小鵬的視野已從制造智能電動汽車,擴展到構建一個連接數字與物理世界的AI生態。
“物理AI”或是小鵬在淘汰賽中勝出的關鍵籌碼。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62
11-07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77
11-06
63
11-05
105
11-05
24
11-05
98
11-05
226
11-05
107
11-05
35
11-05
85
11-01
140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