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機器人、飛的齊活了!小鵬用“涌現”打通出行任督二脈
2025年電動車拼續航、比座艙都快玩膩了,小鵬科技日用“涌現”搞了波大的——從能直接“看懂就動”的VLA大模型,到會走貓步的機器人,再到能飛的汽車,直接想把百年汽車老規矩給改了。

現在行業還在糾結純電跑多遠、座艙屏多大,小鵬已經把自己定位成“物理AI出行探索者”了。何小鵬看準了數字AI加物理設備的新趨勢,還搭了套全自己研發的技術體系,從圖靈AI芯片,到第二代VLA系統,再到Robotaxi、機器人這些硬件全覆蓋。這套東西不只是技術壁壘,更是對著特斯拉、百度這些對手的降維打擊,看來汽車行業真的要靠“物理AI”拼高下了。

小鵬這次的第二代VLA是真厲害,省掉了“語言轉譯”這一步,看見啥直接就能給出動作指令,不像以前得“看-轉語言-再動”。對行業來說,這好處可不少:沒專門訓練過,也能識別交警手勢、預判紅綠燈;還在2250TOPS算力上裝了數十億參數的模型,比行業普遍的千萬級水平強太多;而且還把VLA開源給大眾,跟高德一起搞Robotaxi,明顯是想做物理AI的“大平臺”。

這次發布的Robotaxi、IRON機器人、A868飛行汽車,直接把小鵬從“造車的”變成了“搞全方位出行的”。Robotaxi用3000TOPS算力加純視覺方案,跟Waymo、Cruise的激光雷達路線對著干,還出了個人版“Robo”模式,分不清是自己用還是共享了;IRON機器人有82個活動關節,還有仿生脊柱,能走貓步,背后的模型讓它從“聽指揮”變成能“自己拿主意”;A868飛行汽車靠鯤鵬增程能飛500公里,都快量產了,還跟敦煌合作搞低空旅游,商業化速度比想的快多了。

小鵬這次其實在說:以后出行公司拼的不是續航、屏幕,而是物理AI能不能多用、生態夠不夠大。技術上得自己搞芯片、模型、硬件全鏈條,不然應對不了復雜場景;商業上開源VLA、開放Robotaxi接口,想當物理AI時代的“安卓”,搶制定規則的主動權;產業上跟寶鋼、高德、大眾合作,也證明這技術能跨領域用,能讓汽車業跟工業、文旅這些行業綁得更緊。

從造車到造機器人,從智能駕駛到搞飛行汽車,小鵬這次“涌現”不只是秀技術,更是在改行業規則。現在物理AI的勢頭起來了,汽車業可能要從“代步工具”變成“智能網絡”了,而小鵬靠自己的技術、產品和生態,已經先拿到了進物理AI時代的門票。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005
11-05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45
11-08
55
09-28
76
09-11
50
09-03
289
08-28
326
08-15
4956
07-28
4460
07-28
169
07-21
187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