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聲科技:定義“移動智能體”,解構智能座艙新范式
10月28日,浙江嘉興。瑞聲科技2025「想象例外」AAC感知技術峰會正式啟幕。在《科技與美學:重構車載聲學新體驗》圓桌論壇中,《汽車商業評論》主編溫莎擔任主持,軒轅同學校長、世界新汽車技術合作生態協會理事長賈可博士,AAC品牌及系統事業部總負責人張松先生,極氪高級產品經理林仁義先生,聲學樓創始人、深圳市音響行業協會秘書長 楊春先生作為嘉賓共同出席,從聲學的歷史價值、體驗本質到未來演進,共同探討智能座艙時代聲學的核心地位與行業前瞻。

論壇開篇,賈可博士回望行業變革。他指出,隨著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疊加,聲學正成為重塑智能座艙體驗的關鍵變量。從 FM 廣播、CD 音響到空間聲學與語音交互,聲音的意義已從“被動聽”轉向“主動感知”,是一種能連接人、車與情緒的體驗語言。
在 AI 時代,他認為聲學不只是感官延伸,更是體驗中樞,是讓座艙真正“懂人”的核心入口。“新汽車的第四件大件是聲音,甚至比彩電、冰箱、大沙發更重要。”他總結道,“好的聲音應能主動匹配用戶情緒與需求——無聲(降噪)也是好聲音。”
作為整車代表,極氪高級產品經理林仁義從用戶場景切入。他表示,新一代旗艦車型極氪 9X 必須從整車維度重構聲學系統,因為“同一輛車里存在并發場景訴求:駕駛者、前排乘客、后排觀影的人,都需要自己的聲學體驗”。
極氪因此與瑞聲科技在聲場架構、揚聲器布局和降噪方案等環節進行深度協作。極氪 9X 采用 9.2.4.8 聲場布局與前后雙低音炮設計,并在雙層夾膠玻璃和整車靜謐性基礎上搭載主動降噪系統,以多麥克風捕捉噪聲、以揚聲器反向發聲,實現沉浸、純凈的座艙聲場。他強調:“豪華不只是材質的觸感,更是每一次共鳴帶來的信任感。”

瑞聲科技車載聲學團隊負責人張松分享了背后的工程邏輯。他提到,車載聲學的本質,是“盡可能還原創作者的意圖,讓聲音保持立體、沉浸,并能觸達情緒”。在與極氪的合作中,瑞聲將“體驗”精確拆解到每個揚聲器器件:低音單元強調振膜剛性與阻力控制,高音單元則通過鈦膜和 M-shape 膜實現柔和解析力。“沉浸感與耐聽感,是定義‘汽車好聲音’的底層邏輯。”張松總結道。
在系統層面,瑞聲科技已形成軟硬件一體的全棧聲學生態。通過收購 PSS、整合 FL 與 PSG 資源,并攜手 Naim、Devialet、Sennheiser 等全球高端品牌,瑞聲實現了從“器件”到“算法、調音與品牌整合”的系統方案能力。憑借車規級標準與一體化的交付能力,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瑞聲科技躋身全球車載音響系統前十,成為唯一進入榜的中國企業。
楊春老師評價:“過去車載音頻長期被海外壟斷,如今中國音頻人已經突破界限。瑞聲科技收購 PSS,讓中國企業站在了世界一流音頻廠商的前列。”在他看來,中國需要建立自己的“汽車好聲音參考體系”。
隨著 AI 深入座艙,聲學正在從“播放”走向“理解與回應”。瑞聲科技認為,下一代沉浸式智能座艙將是多感官融合的結果——聲、光、電、觸的協同構成真實的體驗場景。憑借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深厚積累,瑞聲正在將傳感器、麥克風矩陣、座椅振動反饋、獨立音區等能力快速遷移到車載領域。論壇中也提到,“尊重個體聽音權益”正成為豪華車的重要命題:司機聽導航、后排看視頻、兒童聽故事,都應互不干擾。
討論最后,各方達成了對未來的共識:在 AI 時代,聲音將成為汽車最自然、也最具情緒溫度的交互入口。楊春老師提出“陪伴型聲學產品”的設想,讓聲音、光線甚至座艙動作在開門瞬間便能識別駕駛者狀態并提供情緒回應。林仁義補充,主機廠需要“把場景量化,把車輛能感知的數據做好”,才能讓 AI 更主動、更聰明地服務用戶。
瑞聲科技表示,未來將繼續以“物理 AI”為戰略核心,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從聲學、光學、觸覺與更廣泛的感知智能領域,推動智能汽車體驗進入新的時代——一個更懂人、更懂生活的時代。作為“物理 AI”理念的具體呈現,“AAC Inside”不僅是一枚標識,更代表瑞聲將聲、光、觸三大感知技術整合為具備理解力的物理智能系統,讓每一次駕駛,都成為人與科技的真實共鳴。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44
10-3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60
11-03
57
11-03
43
11-01
47
11-01
166
11-01
58
11-01
80
10-31
166
10-31
140
10-30
1477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