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長安全力猛攻無人駕駛
劉強東拿下長安汽車,全力猛攻無人駕駛
劉強東:萬物皆智能,未來汽車一定是無人駕駛。
京東合作長安汽車,聯手進軍無人駕駛
繼京東聯合廣汽、寧德時代推出“國民好車”后,京東又密集官宣了幾家與車企的合作。
于是,關于京東造車的相關猜測又甚囂塵上。
最近,京東再次官宣與長安汽車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
因此,就有網友提問長安汽車:和京東簽訂戰略協議,是否為其定制打造京東汽車?同時,這位網友還細心地詢問了第一輛車什么時候造出來,拍賣后長安汽車會不會戰略性盈利。

圖源:互動易
關于這個問題,長安汽車很快做出回應:您好,長安汽車將與京東集團展開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探討城市智慧物流車輛等智能硬件與智能運營系統建設,聯合開展新能源無人智能化車型的設計與開發、生產、全場景、多層級、模塊化的汽車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就是,會造車,但不是乘用車,而是物流車。根據回答,雙方聯合造的還是無人駕駛的智能物流車。
近些年來,無人駕駛技術發展迅猛。
現在不僅L4級別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已經實現了正式運營,L3級別的智能駕駛甚至學會了像人一樣主動加塞插隊,已然沒有以前公路受氣包的模樣。
在物流方面,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也逐漸成熟,越來越企業投入無人配送賽道的研發生產和落地應用。
京東也不例外,此次與長安汽車的相關合作目的完全契合京東物流未來的發展方向。
長安汽車作為中國汽車四大集團陣營企業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洋務運動時期,擁有40余年的造車經驗。其早在2018年就推動汽車產品向智能化、網聯化方向發展。
今年2月,長安汽車發布“北斗天樞2.0”計劃,宣布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且從今年起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
此外,長安天樞智駕系統于今年8月率先給10萬級別車型搭載了激光雷達。長安汽車表示,未來,天樞智駕將在2026年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2028年實現全場景L4級功能。在智能駕駛方面,長安汽車還組建了一支超5000人的軟件及AI團隊。
目前,長安汽車與廣汽、吉利、比亞迪等整車制造廠商一起,積極投身研發與應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代表了國內無人駕駛整車制造廠商的智能化、無人化轉型趨勢。
與此同時,京東在此之前也早已投身無人駕駛領域。
早在2018年,京東就發布了一款全自研的L4級別無人重卡,邁出地面干線物流向智慧化進化的決定性一步。

圖源:京東物流黑板報(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發布京東無人重卡)
這是京東自研的首款無人重卡,自動駕駛達到L4級別,可實現駕駛高度自動化。即車輛在特定區域或場景下能夠完全自動駕駛,無需人類駕駛員干預。但在超出系統設計范圍下可能仍需接管。
其車身長9米,高3.5米,寬2.5米,車廂長度約為14米左右。
今年7月,京東又發布了它的首款自研無人輕卡——京東物流VAN。
這輛無人駕駛汽車同樣擁有L4級別公開道路自動駕駛能力。在載貨容量方面,這輛輕卡可替代傳統4.2米貨車,擁有24立方米超大載貨空間,是目前物流行業內載貨量最大的無人輕卡。

圖源:京東物流
據京東物流黑板報消息,自2016年起,曾經的京東X事業部就在美國硅谷成立了一支由人工智能驅動、以無人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團隊。
該團隊利用當地政策優勢開展無人駕駛測試,進行有人卡車大數據環境模擬,采集分析海量卡車駕駛人行為,為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商業化應用做準備。
目前,京東的“獨狼”第六代智能配送車已實現了L4 級自動駕駛,已在全國近 30 座城市常態化運營。
今年,京東還申請了“Joyrobotaxi”商標,計劃用其旗下的L4級無人配送車經驗入局自動駕駛出租車賽道。

圖源:宇飛視界
不過,京東在無人卡車方面,還沒有實現大規模商業落地。
總的來說,京東與長安汽車以此次合作為起點,在新能源無人智能化車型的研發制造中優勢互補,各取所長,有望為行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物流配送逐漸走向“無人化”
早在2018年11月,快遞行業首臺常態化運營無人駕駛貨車“德邦快遞麒麟號”就在街頭亮相,完成了一件16.4kg的服裝大件配送。
該車由杭州飛步科技研發,具備L4級別無人駕駛能力,而這個事件也標志著快遞物流行業逐步進入高效率、低成本、高智能時代。

圖源:物流指南
近些年來,除了京東,阿里、美團等行業龍頭也在布局物流領域的無人駕駛賽道。
2022年6月,國內首批L4級“主駕無人”自動駕駛重卡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獲得這批牌照的企業一家是贏徹科技,另一家則是阿里巴巴達摩院。
據阿里云發文,這款國內首批持照上崗的無人卡車是阿里自研的L4級自動駕駛卡車“大蠻驢”。
同京東一樣,阿里也在多年前就開始組建團隊研發無人駕駛技術。
早在2020年9月,阿里巴巴達摩院還曾發布過一款L4級物流無人車“小蠻驢”,定位和京東的“獨狼”第六代智能配送車相似。兩者都是服務于“最后三公里”的快遞、外賣、生鮮及各類即時配送需求。

圖源:阿里云
目前,阿里正加速推進自動駕駛卡車商業化落地。
同時,美團在正積極推動物流配送的“無人化”。
今年3月,美團自動駕駛微型貨車先后通過北京、深圳兩地官方規定的自動駕駛能力測試,獲得兩地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據悉,這款美團的自動駕駛微型貨車擁有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
據美團官方數據,截至9月底,其無人車累計配送訂單突破550萬單,覆蓋路網超5000公里,自動駕駛總里程突破1500萬公里。

圖源:美團無人車
不同于京東和阿里,美團的無人車作為騎手的運力補充。據美團披露,其無人車每年可讓騎手減少奔波約240萬公里,節省送單時間873萬分鐘。
此外,新石器、九識、德賽西威、佑駕創新等公司都在大力布局無人配送領域,分食市場份額。
其中,新石器有著絕對的領先地位。在生鮮、商超、醫藥等城配中小B場景以及“三通一達”、極兔加盟網絡里,新石器無人車占據著超70%的市場份額;而其在中國郵政、順豐、京東三大自營物流巨頭的采購比例中,更突破90%,穩居首位。
不過,目前無人配送領域還面臨著諸多困難。
雖然早出一輛L4級別的無人配送車在行業里已不是新鮮事,但是為什么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常見到?因為造得出不等于能大規模上路。
無人配送并非無人,其背后還需要一個龐大的運維系統。
目前造出的L4級別無人駕駛雖然能實現高度自動化,但也需要限定在特定區域或場景下。就算完全在無人駕駛的范圍內,也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進行車輛的遠程控制、調配,必要時刻也需要接管。
所以物流配送實現無人化固然能節省大量成本,但同時又面臨著另一個消耗,那就是運維成本。雖然無人駕駛可以實現超越人類駕駛的24h不間斷工作,但同時7×24小時輪守的人工指揮中心與網格化救援網絡無法避免。
同樣地,對于京東來說,無人駕駛的未來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技術的桎梏也許尚好攻破,但是其距離大規模運營上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930
10-2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88
10-30
59
10-29
77
10-29
2.34萬
10-29
65
10-29
2271
10-29
1896
10-28
68
10-28
2023
10-28
106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