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境”即將登場 東風華為聯手打造新品牌?丨刨根問底

當余承東帶著“界”字輩車型在市場上一路狂飆之際,一個新的序列似乎已在“華系車”陣營中悄然成型。
10月9日,東風奕派官方宣布,東風與華為聯合打造的DH項目正式面向公眾征集中文名及品牌LOGO,活動截至10月28日。盡管新品牌的正式名稱仍在全民征集中,但官方在示例中直接指明“兩個字”“x境”的暗示,讓名為“奕境”的選項成為了熱門答案。

然而,這場看似水到渠成的合作依舊迷霧重重。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新品牌,究竟將走向何方?它與當下炙手可熱的鴻蒙智行“五界”又有何本質區別?本期《刨根問底》,我們將一同探尋關于這個品牌的待解之謎。
問題1:東風與華為的DH項目,是否等于新品牌?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
回顧DH項目的演進歷程,會發現東風與華為的合作深度早已超出一般領域。今年1月,雙方簽署智能汽車戰略合作協議;5月,合作范圍迅速擴展至華為乾崑智駕、鴻蒙座艙、乾崑車控等全套核心技術領域,標志著雙方合作進入“深水區”;9月,聯合創新實驗室的揭牌,則將攻關方向瞄準了車載軟件、AI泛場景應用等更前沿的技術高地。

而10月啟動的中文名與LOGO全民征集活動,更是新品牌即將問世的最明確信號。通常而言,只有在確立獨立品牌運營的戰略前提下,車企才會投入巨大精力進行品牌形象的公開征集與塑造。東風汽車相關負責人也明確表示,DH項目產品將成為“雙方技術集成度最高的智能車型之一”。這種從研發到市場的“全鏈條綁定”,已經清晰地勾勒出一個獨立新品牌的輪廓。
值得注意的是,對東風而言,催生一個全新的“嫡系”品牌,具有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目前,東風汽車的自主品牌陣營看似兵強馬壯,旗下擁有主打高端新能源的嵐圖、硬派越野的猛士,以及面向主流市場的奕派。然而,在這個矩陣中,東風依然需要一個能夠完全代表自身意志、從零到一親手打造的強勢品牌。

以嵐圖為例,其銷量早已成功躋身“月銷萬輛俱樂部”,成為當下東風自主的一面旗幟。但行業內周知,嵐圖的掌舵人盧放此前擁有一汽集團的深厚背景,其團隊和打法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一汽系”的烙印。因此,盡管嵐圖屬于東風旗下,但在情感和戰略歸屬上,東風內部或許仍希望培育一個血統更為純正的“嫡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攜手華為共同打造一個全新品牌,無疑是東風實現這一夙愿的最佳路徑。借助華為在智能化技術和市場聲量上的巨大優勢,新品牌可以獲得極高的起點,從而幫助東風在白熱化的新能源市場競爭中,搶占一個更有利的身位。
問題2:新品牌的定位是什么,是否會取代現有品牌?
根據《車壹條》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的消息,新品牌并不會像外界某些傳聞所言,直接取代奕派或其他現有品牌。恰恰相反,這一全新品牌的誕生,是為了填補東風現有產品矩陣中的一塊關鍵市場空白。

這一戰略布局,首先是基于避免內部品牌消耗的考量。東風現有的品牌序列已有明確分工:嵐圖主攻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猛士聚焦百萬級豪華越野,而奕派則卡位15-20萬元的主流區間。若新品牌與其中任何一個發生定位重疊,都將引發不必要的內耗,這顯然是東風和華為都不愿看到的。
因此,新品牌的定位大概率將介于奕派與嵐圖之間,精準指向20-30萬元的中高端主流智能汽車市場。
問題3:新品牌由誰來主導?
在華為與車企的合作中,主導權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敏感話題。從廣汽與華為合作的“啟境”項目來看,東風此次的合作模式與其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都力圖在“華為賦能”與“車企主導”之間尋找一種微妙平衡。
而對東風這樣的央企而言,對技術自主權和品牌主導權的堅持,其重要性甚至遠超一般的國企和民企。擁有56年造車積淀,東風在這場合作中必須守住央企的戰略底線,這也符合其培養嫡系自主品牌的目標訴求。

然而,從具體的執行層面來看,二者主導權的分配又呈現出更為復雜的局面。據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廣汽“啟境”項目的公關營銷工作,正由華為方面的團隊負責前期搭建和主導,這與鴻蒙智行模式頗為相似。而東風與華為的DH項目,也正由華為方面著手組建相應的營銷隊伍。
由此可見,至少在品牌發布前期的市場預熱、公關傳播和營銷策略上,華為將發揮其流量和體系優勢,扮演主導角色。這對一個全新品牌而言至關重要,能夠確保其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市場關注度。但在更核心的產品定義、生產制造以及最終的銷售渠道和服務體系上,雙方的分工仍有待揭曉。
問題4:新品牌與“五界”有何區別?
隨著合作版圖的不斷擴張,華為已成為“不造車”卻涉足汽車圈最深的技術巨頭,沒有之一。而要理解東風華為新品牌與“五界”的區別,首先需要厘清華為內部汽車業務的兩大合作模式。

目前車企合作中“含華量”最高的無疑是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余承東所主導的鴻蒙智行旗下的五個“界”字輩品牌,走的是“華為主導、共創品牌”的高端路線。在這一模式下,從產品定義、核心技術集成到終端的銷售渠道,幾乎都由華為一手掌控,合作車企更多扮演著頂級“供應商”和生產基地的角色。
而東風與華為的合作,則明確歸屬于由華為車BU主導的“車企主導、華為賦能”的Huawei Inside(HI)模式的進化版。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廣汽與華為合作的新品牌已命名為“啟境”,而寶駿與華為的合作也用了“華境”來命名。這使得市場開始出現一種猜測:華為是否會有意將這類HI深度合作模式的伙伴,培育成一個有別于“五界”的陣營?

因此,如果東風華為新品牌最終也確定以“境”字命名,無疑會是一個巧妙的選擇。它不僅有助于外界清晰地厘清其與鴻蒙智行“五null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93
10-2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73
11-13
50
10-27
1370
10-24
4.77萬
10-24
140
10-23
2072
10-22
2107
10-21
79
10-21
220
10-20
80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