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利潤暴跌99% 是暫時性危機還是轉型失敗
最近一組財務數據讓保時捷陷入了輿論焦點 ,據保時捷集團(Porsche AG)最新披露,2025年1-9 月其運營利潤僅為4000 萬歐元,較2024年同期的40.35億歐元暴跌99%,利潤率更是從14.1% 驟降至 0.2%。

造成保時捷銷量、利潤雙雙大幅下跌是有多重原因的,其中之一就是保時捷品牌電動化翻車,為搶占電動化先機,保時捷停售了三款核心燃油車型,其中就有被稱為 “十年搖錢樹” 的 Macan、兼具情懷與銷量的 718 Boxster 和 718 Cayman,將資源全力傾注于純電車型研發。然而,市場卻給這份激進上了沉重一課:寄予厚望的純電 Macan 上市后銷量慘淡,即便搭載寧德時代 100kWh 電池、擁有 784 公里續航的亮眼參數,仍未能打動消費者。更尷尬的是,其 800V 超充系統的實際適配率僅 65%,多次因技術問題延期交付,徹底消耗了市場耐心。

據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調研顯示,也許被內燃機的烙印焊得太深,72%的保時捷車主認為內燃機才是品牌價值的核心,沒有水平對置六缸發動機和發動機的轟鳴讓保時捷失去了靈魂,而大眾集團CEO 奧利弗?布魯姆認為,保時捷大幅度暴跌和中國市場快速崛起電動化有關系,同時美國高關稅也拉低了銷量、俄烏因為沖突也造成歐洲市場萎縮,這些原因疊加在一起讓保時捷少了三分之二的收入。

內憂外患疊加在一起,讓保時捷利潤崩塌,面對絕境保時捷緊急踩下戰略剎車,啟動 “油電雙軌” 的自救模式。最直接的調整是重啟燃油車生產線:原計劃全面電動化的下一代 718 系列,現在重新把燃油版加入,911增推限量版燃油車型穩固核心用戶群。同時在電動化領域,放緩激進擴張節奏,轉而聚焦電池成本控制等問題。

這場 99% 的利潤崩塌,本質是豪華品牌電動化轉型的典型困境:當技術迭代速度趕不上戰略野心,當品牌情懷難以適配新能源邏輯,激進冒進便極易演變為生存危機。保時捷的自救之路,一邊是歐盟 2035 年禁售燃油車的政策紅線,一邊是老用戶對機械質感的堅守,更要應對新勢力的降維打擊。
如今的保時捷正站在十字路口:燃油車是短期的 “利潤安全墊”,電動車是長遠的 “生存通行證”。這場危機或許正如官方所言是 “暫時的”,但它已然敲響警鐘 —— 在電動化浪潮中,沒有品牌能僅憑歷史光環前行,唯有平衡情懷與創新、控制成本與節奏,才能穿越轉型迷霧。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40
10-2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626
11-03
35
11-03
234
10-30
1748
10-28
57
10-28
16
10-27
71
10-27
1665
10-26
39
10-26
41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