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稅減免新規落地,10萬級插混車危險了?
2026年的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現在終于靴子落地了。
首先,購置稅肯定是要收的,不過是減半征收,且最高不超過1.5萬,相關內容財政部早在2023年就已經公告過了。
接著,根據10月9日三部委發布的《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購置稅要減免,插混(含增程)的純電續航、油耗以及純電車的電耗都得達到一定要求。

這其中,插混(含增程,以下內容提及的插混均包含增程)車純電續航里程“不低于100公里”的要求,可謂是在10萬級插混車的池中扔了一顆炸彈,影響力巨大。
高起來的門檻要絆誰的腿
新規之下,10萬級的插混車可謂是深受影響的重災區。
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五菱等均有插混車純電續航不足100km,而這其中,比亞迪和吉利銀河賣得最好,各大車系中未達標新規的版本的數量也居頭部。
而另外一些本來銷量就不好的10萬級插混車,現在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還有一些車就比較微妙了,例如長安UNI-Z PHEV和長安啟源Q05,它們均有版本官方WLTC工況下純電續航為95km,CLTC工況下續航又來到了125km。

10萬級插混車本就靠著價格便宜、免購置稅、省油等實現走量。
如果要用戶再付一筆幾千塊錢購置稅的話,那么價格的誘惑力可就驟減,省的油錢也不香了。
與此同時,對于主機廠來說,10萬左右的插混車靠的就是薄利多銷,若像其他一些品牌定位高端的廠家一樣兜底購置稅,那就是純耗自己血條了。
現在各大主機廠的銷量增長壓力都很大,為了繼續滿足用戶要求,也許明年10萬級插混車的純電續航會迎來一波集體增長。
這對于用戶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而對于主機廠來說,降本壓力恐怕又要更大了。
此外,我們之前出過一個熱門插混、增程SUV純電續航榜,榜上有名的都是在新規之下能順利上岸的,大家買車的話可以參考一下。

電耗門檻純電車幾乎都能過
蔚來董事長李斌之前曾說越重的車安全挑戰越大,對馬路的破壞也越大,所以很多國家的稅是根據車重來的。
這番話還曾引起過一番爭議,不過到了現在,我們國家新能源車的稅真的要看車重了。
購置稅減免新規對純電車百公里電耗做了限值,這個限值恰恰就隨整車整備質量變化,具體的計算方式則是按照明年1月1日開始試行的GB 36980.1—2025。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新規對純電車的電耗做了怎樣的限制。

按照新規,純電車的百公里電耗不能高于GB 36980.1—2025中對應車型的電耗限值。
根據GB 36980.1—2025中6.1部分的內容,三排以下且非全輪驅動的車型,整備質量若在1090kg及以下,百公里電耗不能超過10.1kWh;
整備質量若在2710kg以上,百公里電耗不能超過19.1kWh;
整備質量若在1090-2710kg之間,百公里電耗則最起碼在10.1-19.1kWh之間。

如果非6.1規定的車型,那么百公里電耗限值則在6.1規定的基礎上再乘以1.03。
由此來看,新規制定的純電車電耗門檻并不算高,即使是像問界M9純電版這樣整備質量在2600kg以上,方方正正的大型純電SUV,其官方百公里電耗也做到了19kWh以內。
就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正在銷售的純電車的電耗能力來看,新規門檻其實很容易就踏過去。
反過來說,如果車重在1090kg左右,電耗還會超過百公里10.1kWh的話,那搭載這樣落后技術的產品確實應該被淘汰,畢竟部分車重在1800kg上下的純電SUV,也能做到百公里10-11kWh的電耗水平。
造大車可以,能耗必須控制好
新規對插混的油耗和電耗也做出了明確限制。
先說結論,目前市面上正在銷售的插混車官方百公里油耗和電耗都符合要求,而部分大型插混SUV的油耗和電耗則基本都略小于新規限制。
這也就是說,新規影響之下,接下來各主機廠再造插混大型SUV,目前的普遍能耗水平基本就是上限,接下來就要更加注重通過輕量化、減小風阻等技術手段來進一步克制能耗了。

下面我們看下具體的細節,先說油耗。
按照新規,在電量保持模式下,整備質量為2510kg以下的插混乘用車,百公里油耗應小于GB 19578—2024限值的70%,也就是要低于7.9L。
整備質量為2510kg及以上的插混乘用車,百公里油耗應小于GB 19578—2024限值的75%,也就是要低于11.28L。

再來看下電耗。
按照新規,在純電模式下,整備質量為2510kg以下的插混乘用車,百公里電耗應小于GB 36980.1—2025限值的140%,也就是應該在25.2kWh以內;
整備質量為2510kg及以上的插混乘用車,百公里電耗應小于GB 36980.1—2025限值應的145%,也就是應該在26.1kWh以內。
寫在最后
總的來看,受到新規實質性影響的基本都是價格在10萬級、純電續航不到100km的插混車。
雖然純電車和插混車的能耗有了限制,但大家幾乎都可以過關。
不過這也敲打了各大主機廠——不要由于盲目堆料,而忽視了能耗的降低,最后違背了“新能源”的初心。
接下來可預見到的是,受更嚴格的新規影響,一些鉆政策空子、電耗油耗技術、輕量化技術不過關的產品就或將被淘汰了。
最后,伴隨著政策的明確落地,還在猶豫今年買不買車的朋友,現在真的可以行動起來了。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92
10-1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8
11-11
121
11-07
49
10-27
1850
10-24
178
10-23
85
10-23
105
10-22
56
10-20
2564
10-20
1608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