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德賽西威為何偏向“造車”行?
【導語:國內汽車市場產能嚴重過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多家新勢力車企已經紛紛倒下。然而,造車的誘惑對于不少企業來說依然是難以抗拒的。最近,又來了一位造車新玩家,它是國內汽車電子巨頭德賽西威。】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近日,德賽西威在上海正式宣布造車,并發布了全新品牌“川行致遠”以及首款車規級平臺產品S6系列,志在打造低速無人車。在國內汽車市場上,德賽西威的產品主要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系統,是國內大部分整車企業的“座上賓”。現在,這家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攜過往的積累進軍低速無人車。

瞄上最后一公里
“川行致遠” S6系列瞄準的是解決物流、環衛等場景“最后一公里”所在的市場。它以機器來替換駕駛員,不僅降低了物流運輸成本,也杜絕了人員操作隱患;同時全新設計的 S6系列產品,提升了車輛的裝卸效率和車輛空間利用率,未來有望在工業園區、物流園區、農貿配送、快遞配送等領域大顯身手。

從產品力角度來看,根據德賽西威的介紹,S6系列低速無人車擁有多項行業首發創新技術,其最大的亮點在于整車是基于車規級標準來進行開發。
在動力系統方面,S6系列低速無人車搭載了智能軸向控制系統,使得整車具備了25%爬坡能力,在應對城市路況上游刃有余;而6年/30萬公里電池壽命標準,打破了人們對傳統低速無人車品質較低的偏見。能夠對電池壽命做出承諾,也足見德賽西威之前肯定做了大量的測試。

在最核心的智能駕駛方面,S6系列低速無人車堪稱“武裝到了牙齒”。包括L4級自動駕駛算法和兩顆禾賽AT系列激光雷達在內的全車規級智駕套件,讓整車不僅具備了對周邊態勢的實時全感知,而且還能夠實現低速狀態下的L4級別自動駕駛。
德賽西威的第二賽道
當前,德賽西威的確處在于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無論是從資金儲備還是從技術儲備來說,其都有能力布局低速無人車。進軍造車領域,最考驗的就是資金儲備是否足夠。而從財報來說,得益于國內汽車智能化浪潮,德賽西威可謂“糧草充足”。

根據德賽西威披露的財報,公司營收從2020年的68億元迅速增加到2024年的276億元,四年時間增長超過了4倍。2025年,在之前的基數上,德賽西威依然達成了25%的增長,企業整體增長勢頭非常迅猛。和營收增長的是利潤更快的增長。2024年,公司利潤達到20.05億,相比于2019年的低點增長了近7倍。2025年上半年的凈利潤更是已經達到了12.2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5.82%。
在研發投入方面,德賽西威始終保持較高的投入力度,2025年上半年,其研發投入就已經達到13.26億元,研發費用率常年保持在8%-12%。在國內制造企業中,這樣的投入力度是比較高的。正是因為舍得在研發領域投錢,德賽西威在核心零部件領域始終保持優勢,能夠收獲國內包括比亞迪、吉利、理想、蔚來等傳統車企和新勢力車企的大筆訂單。而德賽西威擅長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和車聯網模塊等,也是可以被直接嫁接到S6系列低速無人車上。

造車能不能走下去?
選擇低速無人物流車這個賽道,也是德賽西威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一方面,德賽西威自己判斷,未來十年國內智慧出行的增長爆發點將來源于最后幾公里的物流、環衛、配送服務上。這個領域目前缺乏有統治力的巨頭,行業標準有待統一且智能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德賽西威攜車規級的產品入市,有望打開一個藍海市場。
另一方面,德賽西威的主要客戶都是國內乘用車企業的大佬。選擇低速無人車領域,能夠幫助德賽西威有效避開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能夠讓其客戶安心。這樣德賽西威的電動車不僅不會對自己的主業產生負面影響,其也可以尋找國內某家主機廠來進行代工,確保自己的造車品質。經過了前幾年的快速增長,德賽西威也需要給自己找到一個全新的賽道,來維持企業的可持續增長。
對于德賽西威來說,低速無人車市場雖然充滿機遇,但是挑戰也不會少。
目前低速無人物流車市場,除了有像新石器、白犀牛這樣的初創公司外,京東、美團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從自己的業務出發,也在研發和生產低速無人物流車。這個和大洋彼岸的亞馬遜投資RIVIAN的邏輯一樣。京東和美團自身潛在的龐大訂單需求,將能夠很好地支持自己的低速無人物流車項目。而反觀德賽西威,就需要在市場上給自己找到靠譜的客戶。至少在前期,能夠承擔一定的風險來使用德賽西威的小車。無人駕駛的本質是數據驅動,只有越來越多的客戶使用,廠家才能夠收集到足夠多的有效數據,來實現對自動駕駛軟件算法的持續迭代。所以,跨出去這第一步非常重要。

自動駕駛車輛一旦在公共道路上進行運營,就免不了會出現各種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同樣以大洋彼岸參與Robotaxi運營的通用Cruise、谷歌Waymo以及特斯拉的Cybercab在初期的運營中都是狀況百出。和它們相比,S6系列屬于低速車型,因此出現惡性交通事故概率相對小一些。但考慮到國內道路,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路況的復雜性,如果引發了道路堵塞或者和非機動車碰擦等事故,還是會引起不小的爭議。這些都需要德賽西威提前做好準備,來應對各種挑戰。

點評
對于德賽西威來說,要想做成S6系列低速無人車,除了后期必須確保高品質地來造車外,還需要在整車成本控制方面有所突破。從目標客戶來說,S6系列低速無人車主要瞄準B端客戶。如果不能給B端客戶帶來可觀收益,其實很難推動低速無人車真正的商業化。不過,由于在國內制造成本有一定優勢,德賽西威如果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用來開拓歐美市場,那么S6系列低速無人車成功的概率會增加。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007
09-26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5
11-04
1498
10-11
50
09-03
1838
07-31
1.15萬
04-04
5343
2024-05-17
3518
2024-05-03
5343
2024-04-24
3846
2024-04-23
3240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