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也不向中國市場低頭!鈴木退出中國,日子越過越好
知嘹汽車/青蔥
以前鈴木在國內還是挺火的,“國民神車”奧拓就曾是其“王牌”。想當初鈴木瞅準中國市場,帶著小型車技術就來了,跟長安、昌河分別搞了合資公司,一扎根就是二十多年。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后來竟然在中國市場遭遇慘敗,不得不徹底退出中國。那么鈴木究竟遭遇了什么呢?

當初鈴木能火起來,奧拓功不可沒。車身小,在城里開著靈活;價格也就4萬左右,普通家庭都買得起。1996到2000年,每年都能賣3萬多輛,占了微型車市場三成以上份額,街上到處都是奧拓的影子。后來昌河鈴木出的北斗星也火了,把日本K-Car的思路帶過來,空間能裝人能拉貨,個體戶和年輕人都愛買。2005年雨燕上市,顏值高、操控好,又圈了一波年輕粉,幫長安鈴木把年銷量做到10萬以上,2011年更是沖到了22萬輛的頂峰。這段時間的鈴木,算是摸準了中國人的需求,靠小型車穩穩站住了腳。

可誰能想到,盛極必衰來得這么快,退場方式更是讓人唏噓。2012年之后,鈴木銷量開始走下坡路,到2018年徹底撐不住了,先是從昌河鈴木撤資,緊接著9月,長安汽車只用1元就買下了鈴木手里長安鈴木50%的股權。這1元的象征性價格,哪兒是正常交易,更像是鈴木對中國市場徹底認輸的“句號”,當年靠小型車掙下的風光,全在這1元里變了味。

說白了,就是鈴木沒跟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隨著國人收入水平的提升,買車不再只圖代步,更想要大空間、高配置、舒服的車。數據就能看出來,2010到2018年,SUV銷量從132萬漲到1004萬,中型車也漲了不少;但小型車銷量從256萬跌到114萬,市場份額只剩5%。偏偏鈴木死磕小型車,這幾年就出了個啟悅,還是緊湊型的,沒什么優勢。再看本田、豐田,早早布局SUV,CR-V、RAV4賣得火熱,鈴木自然被比了下去。

而且鈴木在品牌和產品上也有大問題。一直賣便宜小型車,消費者心里就覺得鈴木“低端”,沒什么品牌溢價。你看豐田有雷克薩斯撐場面,本田有謳歌,鈴木連個高端車型都沒有,想吸引愿意花錢買品質的消費者,根本沒轍。產品方面更單薄,2018年長安鈴木就4款車在售,昌河鈴木才2款;反觀本田,光在中國就有十多款車,轎車、SUV、MPV都有,消費者怎么選也輪不到鈴木。市場份額被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現在到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早變成新能源、智能化的天下了。要是鈴木想回來,難度那是相當的大。這也給所有車企都提了個醒:做市場就得跟著需求走,不能固執己見。現在汽車行業都在往新能源、智能化轉,不管是中國品牌還是外資品牌,都得加大研發、豐富產品,不然早晚會被淘汰。鈴木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所有企業:在市場里打拼,選對方向、看懂需求,比什么都重要。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24
09-1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87
09-27
83
09-23
2147
07-13
110
07-01
157
06-30
2381
06-26
2482
06-26
2340
06-24
2115
06-24
132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