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都買不了!布加迪訂單已經排至2029年!
布加迪(Bugatti)已創下訂單排至 2029 年、全面售罄的紀錄。換句話說,2029 年之前該品牌已無法承接新的訂單,足以見得布加迪正逐步進入財務穩定狀態。
高端豪華品牌的運營邏輯,往往超出普通人的認知范圍。以定價策略為例:普通消費品即便僅漲價 3%,也可能引發強烈反對;而豪華產品即便每季度漲價 30%,銷量不僅不會下降,甚至可能出現更強勁的購買熱潮。

若論汽車領域的高端豪華品牌,布加迪無疑是代表性存在。但事實上,該品牌曾長期受困于持續虧損 —— 尤其自品牌重新推出后的 10 年間,布加迪也一直面臨著賣一輛虧一輛的情況。這也使得大眾集團(Volkswagen Group)一度難以承受,外界更普遍認為,即便在如今的 Rimac - 保時捷(Rimac-Porsche)主導架構下,布加迪也難以維系。

這一說法其實早已被視為行業共識:大眾集團之所以保留布加迪,是為了借助該品牌提升集團整體形象,并將其作為技術試驗平臺;為此,集團層面一直在承擔布加迪數額驚人的年度凈虧損。但如今,情況真的仍未改變嗎?

首先,布加迪目前的訂單已排至 2029 年,這意味著以當前的生產速度和規模,品牌甚至已無法再承接新訂單。這表明布加迪已提前鎖定未來 4 年的全部銷售額,且巨額合約金已轉化為實際收益。當然,對此也存在反駁觀點:即每賣出一輛車,品牌仍需承擔高額虧損。
但這種觀點存在盲區。事實上,布加迪在品牌重新推出初期,確實不得不承受巨額虧損。要打造時速超 400 公里的汽車,需要完全不同維度的技術支撐,且必須攻克此前無人挑戰過的技術難題,因此前期投入巨額研發成本是客觀事實 —— 彼時每賣一輛車必然面臨巨額虧損,實屬無奈。

但如今情況已截然不同。例如,包括 W16 發動機在內的底盤等核心部件,均是在初期技術基礎上不斷優化改良后持續使用的。這也是當年的威龍與如今布加迪在售的迪沃(Divo)在設計風格上差異不大的原因。盡管為新增混動系統確實投入了部分研發成本,但如今品牌已無需像初期那樣投入巨額研發費用,即可實現車輛的生產與組裝。

這一過程被稱為 “非經常性工程成本(NRE, Non Recurring Engineering)回收”,簡單來說,就是新產品開發時投入的初期研發成本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收。當然,與普通品牌相比,布加迪的 NRE 成本回收周期確實更長,但目前來看,這部分成本已基本收回。此外,如今迪沃的售價幾乎是當年威龍的 2.5 倍 —— 盡管兩者存在時間差,難以直接衡量絕對價值差異,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布加迪車型的定價已大幅提高。

不僅如此,布加迪還不斷推出特別版車型,這類車型的定價遠高于基礎版;若再搭配碳纖維輪轂等歸類為配件的部件,整車價格更是會飆升至超乎想象的水平。
當然,由于布加迪并非上市公司,外界無法準確掌握其財務狀況,但至少可以確定,如今的布加迪已不再像初期那樣背負巨額虧損。雖說也不能認為其正產生巨額凈利潤,但可以判斷,該品牌已無需像威龍推出時那樣,依賴集團提供巨額資金支持。

事實上,布加迪方面表示,目前已接到未來 4 年的全部訂單,這為品牌帶來了穩定的財務狀況,使其有足夠的資金和時間去規劃下一代車型。目前,品牌已進入上一代車型 “Bolide” 的最后生產階段,并計劃在今年內啟動 “迪沃” 的生產。

由此可見,布加迪的處境并非外界擔憂的那般艱難,同時也并非僅靠工程師的夢想與情懷支撐而存在。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211
08-2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470
10-10
1924
09-30
161
09-29
107
09-29
41
09-23
28
09-22
28
09-18
152
09-16
122
09-05
81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