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造過燃油車的小鵬,憑什么和大眾一起造燃油車?
今天,大眾和小鵬共同宣布,基于雙方對于擴大電子電氣架構的應用范圍,雙方已簽訂擴大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的協議。在未來,雙方聯合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不僅將集成到大眾在中國市場純電車型平臺,也將部署到大眾在中國市場的燃油和插電混動車型平臺,雙方的技術戰略合作將擴展到更廣闊的市場。

結合到小鵬自己可從未推出過任何帶油箱的車型,哪怕是第一臺增程車型(G01)現在也還是只是諜照車,這樣的合作進程,更體現出傳統巨頭和新勢力車企之間的合作廣度,可能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事實上,回顧大眾和小鵬的合作歷程,計算起來這已經是兩家企業在兩年多的時間以來,第八次傳出合作相關的消息了,從戰略投資入股到量產車下線,再到連續的多重合作協議,兩家車企的合作已經進入到了全面深化階段。車云也整理了自 2023 年以來雙方合作的大事年表,其進展之快、范圍之大、維度之廣、關聯之深,都可謂罕見。

合作的快速迭代深入,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因為大眾真的有點“痛”。早些年被大家調侃的大眾軟件部門 CARIAD 的各種騷操作和宮斗戲碼,讓大眾在汽車軟件層面吃盡了苦頭,產品不好用不說,甚至還有很多集中線下 OTA 的神奇故事。也正是由于這個考量,大眾和小鵬早在 2024 年 Q1,就已經宣布聯手開發軟件,大眾也要借助外部力量,來快速推動他們產品的軟件升級。
而小鵬身上則有濃濃的技術標簽,這讓他們得以在當今殘酷的中國車市穩穩立足,這一鮮明的標簽讓他們成為了大眾選擇合作伙伴時候的優先選擇。現在去回顧當時的時間點,這個合作雖然看起來打破常規,但其實也很順理成章。

其實在合作初期,大家對于“大眾-小鵬”合作的理解,一度還停留對于“大眾買小鵬平臺造車”的想象層面,在當時人們可能認為“大眾用小鵬的平臺”就已經是“膽大妄為”之舉了。但很顯然,在逐漸深化的合作框架下,大眾對小鵬的期許明顯更多。今天宣布這個擴大協議,無疑又是一次大膽的決定。這說明大眾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市場,智能化早已不是電動車的專屬,而是所有車型的“標配”,快速推動燃油車型在電子電氣化架構上的升級,對燃油車大盤依舊重要的大眾來說,是一個必須要推動的任務。
對小鵬而言,與大眾合作意味著,雖然他們的核心業務依舊圍繞著純電車型展開,但小鵬已經不再局限于一個電動化小圈子。小鵬以技術輸出的方式,逐漸深入傳統燃油車市場。這一合作是小鵬站在傳統車企背后,借助巨頭的市場渠道和資源,邁向更廣闊市場的一次戰略選擇。

這么看起來,小鵬與大眾的合作,或許可以看作是“電動化挑戰傳統”的一次進程。那么未來市場又會如何發展呢?對消費者而言,可以預見類似的合作可能還會增多,同時也會帶來更多選擇——智能化的覆蓋范圍將不僅僅是電動車,還可能快速延伸到燃油車或插電混動車型,形成“油電同智”的大局面。對于行業來說,這也是一個信號:傳統燃油車與純電車的界限正在模糊,未來汽車將走向更加多元化的道路。
當然也會有一些問題出現。隨著小鵬將觸角逐漸伸向燃油車領域,這是否會對小鵬在純電車市場乃至整個技術體系的發展帶來沖擊,是否會影響到小鵬在純電車領域一直以來所建立的技術形象,這一點仍不明確。而從目前大眾 ID.EVO 車型的市場反響來看,小鵬的介入未必就是一道“藥到病除”的神藥,在每月都有新車的中國車市,一款明年才會上市的車到底會迎來什么聲量和銷量,我們只能保持一種謹慎的態度。
但無論如何,大眾和小鵬的合作絕不僅僅是技術和市場層面的簡單對接。往大了說,它就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崛起的一種象征,也可能是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發展方向逐步變動的前兆性體現。隨著合作的逐步深化,電動化與傳統汽車的結合也會在將來成為行業的重要趨勢,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可暢想的產品形態。
小鵬是否能通過這一合作打破燃油車的傳統壁壘,帶領電動化產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小鵬自己的未來,也將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格局。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64
08-2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1
11-12
12
11-12
23
11-11
42
11-11
1760
11-11
1600
11-11
1603
11-11
1682
11-11
48
11-11
2128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