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搭載華為ADS!零跑接洽華為,只因“去理想化”是正確道路?
繼月銷突破5萬輛后,零跑又打算搞個大新聞。
最近,博主@孫少軍在直播中透露,零跑汽車正與華為進行合作洽談,旗下車型有望搭載華為ADS輔助駕駛系統。孫少軍還透露“選擇與華為合作的品牌數量超出預期”,而另一位博主@Blood旌旗則指出華為ADS業務正在“瘋狂擴張”,未來幾個月將有更多重磅合作公布。
對以“半價理想”聞名、靠極致性價比打開市場的零跑而言,此次接觸華為乾崑智駕ADS系統,不僅是對技術升級的渴望,同時也暴露了零跑的“小心思”:它不想光賣性價比車型了,它想往高端走,賣更貴的車!
若這場合作落地,零跑將同時擁有“理想”的移動客廳+華為的智能生態,這或將徹底改寫零跑的增長劇本。
理想平替不可持續,高端化是零跑的必走之路
零跑的崛起堪稱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則教科書案例。
2025年7月,它以單月交付超5萬輛的成績,連續第五個月穩居新勢力銷量榜首。支撐這一成績的,是一套被創始人朱江明稱為“全域自研”的制造體系,以及被外界稱為“摸著理想過河”的戰略定位。
不過,總“摸著理想過河”也不是個事。中低端線能帶來銷量,但利潤始終有限。想追求更健康的毛利率,就需要做單價更高的產品,這幾乎是每個性價比品牌發展的必然路徑。

圖源:零跑
事實上,零跑高端線鋪墊了很久。此前零跑朱江明就曾在技術合作發布會上披露:零跑最先推出15-20萬元的C系列,是因為這個價格段相對來說沒有豪華車這么難推,同時代表了品牌一定的技術能力。如果首先從5-10萬元的A系列開始做,一個一個價格段往上走會更難。先推出C系列,是為了便于后續推出高端D系列。
在10-20萬元主力市場靠性價比和快速迭代保持攻勢的同時,高端市場的成功突破是達成零跑整體目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然而,當零跑向30萬元級別高端市場突圍時,盡管“新勢力榜首”的前期優勢能讓零跑進入順風局,但該補的功課還是要補。
30萬級別的打法,跟20萬以下的打法,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半價理想”的策略肯定是行不通了,你半價理想都賣30萬了,我為何不去買正版理想?對此,零跑官方也清楚,想沖高端,就必須拋棄“半價理想”的刻板印象,其高級副總裁曹力曾在微博中公開表態——零跑即將推出的D系列車型,將是品牌首次沖擊30萬元價格區段的旗艦產品。這款車不會是外界所猜測的“半價理想”。
其次,高端化需要前沿技術背書,甭管是智能駕駛還是智能座艙,你必須有一個說服大眾掏30萬的理由,如果在技術上沒有核心護城河,另一家帶著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半價零跑”立馬就來了。
總而言之,零跑必須給用戶一個“我為什么要拋棄問界、理想、小米,反而花30萬買零跑”的理由。理想的移動客廳+華為的智能生態,可能就是零跑破解高端化困局的密鑰。
華為賦能,零跑高端化有了“關鍵先生”
這其實不是零跑與華為的第一次接觸。
回溯2024年3月,雙方簽署鴻蒙生態合作協議,基于HarmonyOS NEXT啟動零跑APP原生應用開發。該合作使零跑APP實現了手機、手表、平板等多終端無縫流轉,初步驗證了技術協同的可行性。
這次則是聚焦在智能駕駛上,智駕方面,華為ADS 4系統于2025年乾崑智能技術大會上發布,其核心優勢在于模塊化的技術架構:提供從基礎版(SE)到旗艦版(Ultra)的四檔配置,既支持經濟車型的L2級需求,也滿足高端車型的“類L3級”自動駕駛需求。
這種靈活性對堅持多價格帶產品矩陣的零跑極具吸引力,BC系列可以用基礎版,而更高端的D系列可以采用高階版,更關鍵的是,華為ADS已形成強大的品牌認知,這對零跑沖高能起到輔助作用。

圖源:零跑
對零跑而言,引入華為智駕可能選擇HI模式,即在保留整車自主權的前提下,引入華為全棧智能解決方案。這種模式既能補足零跑在高端智駕領域的技術短板,又可避免完全依賴華為的“智選車模式”,削弱自身品牌主導權。
難點在于,零跑如何維持成本平衡?
華為ADS系統,尤其是高階版本的成本不低,去年8月25日,華為車BU宣布,ADS基礎版定價從2萬降至1.5萬元,即便經過降價,這個價格反映到整車價格上,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好在,零跑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以轉化為支撐高端化轉型的利器。其“全棧自研”所帶來的單車制造成本優勢,為在高端車型上集成華為ADS等昂貴系統提供了寶貴的成本緩沖空間。
這并非為了延續“半價”,而是為了在高端市場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價值比”,即在30萬+的價格區間,提供不遜于甚至超越同級對手的技術體驗與配置水平,華為ADS為D系列提供了“爆款”潛質的技術支撐。
引入華為ADS,是零跑沖擊高端市場的一步關鍵棋。它想借華為頂尖的智駕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彌補自身沖擊高端時的最大短板。同時,零跑還打算發揮自己在成本控制和高效制造上的強項,試圖在競爭激烈的30萬以上市場,走出一條“頂尖智能體驗+零跑式高性價比”的新路。
如果整合順利,“零跑制造+華為智駕”這個組合,就能幫助零跑擺脫“半價理想”的標簽,真正蛻變為全能型的實力選手。
風險當然有,但眼看智能化競爭越來越激烈,時間窗口越來越緊,跟華為合作,無疑是零跑見效最快、最有把握的選擇。
在智能化賽道,單打獨斗的窗口正在關閉
在智能電動車這場“團體賽”中,零跑正努力將自己置于一個更具優勢的位置上。當前智能汽車技術復雜度指數級攀升,堅持“全棧自研”,可能并不如“開放協同”來得務實。
以高階智駕為例,其研發涉及多傳感器深度融合、高精地圖/無圖定位、海量場景數據訓練、BEV+Transformer等前沿算法、車規級超算平臺、以及海量仿真與實車驗證。
這不僅需要天文數字般的持續投入,更需要頂尖的跨學科人才儲備和漫長的工程化迭代周期。行業殘酷的現實是,即使強如特斯拉,其FSD的完全落地也屢次跳票;諸多曾高舉“全棧自研”大旗的新勢力,其智駕系統在用戶體驗、覆蓋范圍和迭代速度上,與頭部玩家的差距正在拉大,而非縮小。

圖源:零跑
這種背景下,“開放合作、借勢登高”成為越來越多車企的理性選擇。與其在深不見底的技術深淵中獨自掙扎,不如整合生態中最優秀的資源,聚焦自身核心能力。
華為ADS業務之所以能“瘋狂擴張”,正是因為越來越多車企意識到:在智能駕駛的軍備競賽中,單打獨斗可能意味著高昂的試錯成本與時間窗口的錯失。
一個標志性現象,是“投華”品牌數量遠超預期。
3月31日,華為公布了其2024年財報。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營收263.53億元,同比增長474.4%。作為對比,在2023年華為在汽車板塊的收入僅為45.88億元,前后僅一年時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余家主機廠選擇華為ADS,2026年搭載該系統的車型將超50款。央企陣營中,東風旗下嵐圖、猛士、奕派三大品牌已全線接入華為智駕;豪華品牌奧迪更規劃了6款搭載ADS的車型。
在這個背景下,零跑汽車被曝和華為談合作并不意外,甚至合作時間可以提早一點。零跑想賣更貴的車,但瓶頸在那,光靠性價比不夠,高端市場更認技術實力,尤其是智能駕駛。
因此,找華為合作就成了關鍵一步。這既是為了補上零跑自己在頂尖智駕技術上的短板,也是行業大趨勢,未來造智能電動車,單打獨斗不行了,得靠“抱團”和整合資源,也就是所謂的生態體系。
電車通認為,若合作落地,“零跑造車 + 華為智駕”這個組合,說不定能在30萬級別的市場里,搞出一個技術強、價格還有優勢的狠角色。零跑能不能靠這次合作打破“便宜車品牌賣不上高價”的魔咒,決定了它能不能從新勢力里的銷量冠軍,變成汽車行業里真正有分量的大佬。
風險與機遇并存,但在智能化競賽分秒必爭的當下,這無疑是零跑最具效率的戰略選擇。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24
08-06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70
11-03
263
10-29
504
10-17
76
10-08
242
09-30
71
09-21
2166
09-19
217
09-10
148
09-03
332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