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這條路,智己不跟華為卷,也不跟新勢力卷

智己琢磨清楚了,不準備跟著新勢力卷,而是換條路。
目前的汽車行業競爭,大體分成幾個種類。一是,技術前期儲備豐富,團隊體系效率十分強大的,比如鴻蒙智行、比如小米汽車能在市場里取得領頭的銷量數字;二是,跨界造車的企業們,在模式上、講故事能力上、互聯網思維上占先,同時也因為更早的入局與儲備,所以在輔助駕駛、座艙交互上做出了成績,比如蔚小理們。三是,傳統車企轉型。以及第四種,比如智己。
上述的競爭狀態下,有人選擇堅守,有人選擇創新,有人選擇跟隨,還有人選擇想明白了再干。大體環境如此,之所以這么說,看看新能源和智能駕駛輔助的發展就知道。當市場涌現出成功者,并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之后,多數車企是急迫,并想要進行跟隨的。
插混如此、增程如此、純電如此、智能駕駛輔助也是如此。但,把時間維度拉的再長一些就能發現,汽車工業是長線,此話誠不欺人。2025年上半年,部分車企依托燃油車逆襲,插混增速明顯下降,純電增速增長。而這個時間點上,隨著智己推出新技術,市場可能會有變化。
新玩法,有多新?
智己發布了超級增程-恒星,說實話,在2025年的市場節奏里,增程+超級其實并不能吸引太多外界關注。業內目前都在做純電續航更大的增程系統,在問界和理想身上,已經接近300公里。而隨著小米、小鵬等車企的進一步加碼與入局,這個數據開始不斷接近400公里。但智己給出的答案又不一樣,是450公里+。
而這之中,還有李斌給到用戶新的認知。比如話題是,背著一個一個月只用幾次的油箱,又重又侵占空間,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當然,智己給到這樣的答案,顯然是有著它獨立的思考。展開核心信息來看,如下:
智己的恒星超級增程系統,使用66kWh增程專屬大電池,來自與寧德時代深度合作的新技術應用,也是目前行業內最大容量的增程電池,CLTC工況下純電續航超過 450公里,綜合續航超過1500公里。
支持 800V 超快充高壓平臺,擁有 4C 的充電倍率,充電功率最高 268kW,15 分鐘最高能補充310公里的純電續航。

充電快、續航長、電池大,除了這些之外,亮點數據還包括很多。比如饋電狀態下,放電功率也能達到 275.5kW。列這組數據,是智己想換個說法告訴大家,即便是饋電,驅動性能也不會明顯衰減。
增程器,是定制開發的Zephyr,特征技術上表現不錯,有新一代 VGT 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寬域廢氣再循環等技術,提升燃油效率,帶動發電功率。

然后是省錢的優勢和舒適性的優勢,省錢因為油耗低,加92號汽油,整車油耗最低5.32L/100公里。綜合能耗是2.07L/100公里,上述的幾個數據,發布會上都說明了是同級最低。而增程器的靜謐性表現上,加入主動降噪,車內怠速噪音低于 36 分貝,增程器介?后噪?差最高不超過0.34分貝,最低甚至達到0.01分貝。另外,還專門考慮了低溫場景,以攻破北方用戶的心智。當氣溫低于 -10℃ 的時候會啟動快速升溫,降低暖機時間,在低溫情況下起始充電功率能達到 170kW。
當然,一切如果只是到這里,其實用戶感知度,或者媒體感知度可能有限。
深度解讀,這確實是新品類
之所以說智己并不準備跟著新勢力們一起卷,在于它不準備亂卷,上述的數字都在說明一件事,是參數上的領先。但很顯然,智己還有著其他的思考。
比如,以往的增程邏輯都是,城區用電、高速用油,這樣的搭配能減輕續航焦慮。而現在,智己的新邏輯是,基于純電的邏輯造增程。

智己汽車CMO李微萌認為,基于純電的體驗去開發增程技術,讓它“是一臺增程,但更得是一臺電車”。日常上班通勤,充一次電要能頂一周;周末周邊自駕游要能說走就走;跑長途要能一口氣開1500公里。總之一句話:要讓車主完全不用擔心電量問題,動力始終充沛,開起來安靜得像沒發動機一樣。
實際上,這就是智己增程與傳統增程的很大一個區別。出發點上,智己做的是加法,而在傳統增程邏輯里,很多時候是補丁。

而這套系統,還有更多的細節。寧德時代乘用車事業部&商用事業部 CTO高煥表示,為了覆蓋99%的新能源用戶使用需求,所以并未選擇普通的鐵鋰電池,而是不計成本地使用更高成本的材料推進到66kWh容量與450+km純電續航,以及15分鐘充電310km的超級快充。
在材料選擇上從多晶變成了成本更高的單晶,并優化電解液,讓壽命較常規增程車電池翻一倍,循環壽命比平時好了50%。以及在安全上,第一批取得新國標標準,而且要遠遠超過它的測試要求。
而在增程器上,上汽內部的Zephyr本身底子很好。因為有充分的技術儲備,所以可以加快研發與優化的速度,同時降低研發成本,這是先天優勢。

智己汽車CTO、智能研究院院長項嬌,還給出了更多的細節,說明 “恒星”超級增程是沒有家充樁人最適合的新能源。
從數據出發,在主流的中大型增程SUV當中,有15%到30%的用戶沒有家充樁。有49%到50%的用戶在抱怨純電里程太短。這一抱怨主要來自無家充樁群體。他們平均每月需充電約15次,冬季更頻繁。調研的時候,有一位沒有家充樁的用戶給智己算了一筆賬,充電次數銳減、單次耗時縮短、省去往返時間和成本,相當于一年“賺回”12天假期。這顯然能更貼近,沒有家充樁的用戶。
寫在最后:
智己認為:技術本身是手段,用戶體驗是目的。
智己的“恒星”超級增程 ,打破 “增程=妥協” 的傳統認知。它通過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如超高效率、純電駕感、超大電池),已經將增程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開創了 “超級增程” 新品類。它不再是妥協方案,而是結合純電優勢與無焦慮續航的最優選擇。
市場是最終的裁判,用戶的選擇才是技術價值的唯一標準。當一項技術能真正滿足用戶對 “高端、便捷、無焦慮” 的需求時,爭議自然會被體驗所消解。智己會擁抱技術多樣性,堅持用最適合的最新技術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710
08-05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8
11-11
18
11-09
155
11-08
66
11-07
68
11-07
97
11-05
132
11-05
2042
11-05
88
11-05
78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