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用戶的破局時刻!
朋友們,你經歷過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冬季,開著純電車出行,踩著油門、看著導航的同時,還要擔心儀表盤上不斷減少的續航數字,盤算著自己還能開多遠的場景嗎?
右腳根本不敢使勁踩油門,終于堅持到充電站,結果隊伍排成長龍,找到一個充電樁還是壞的。
這種場景你經歷過嗎?我真的經歷過!
相信有類似經歷的車主不在少數,一如純電深似海,從此補能看天意。
這一幕已成為許多純電車主心中揮之不去的焦慮烙印,也成了許多車主不敢購入電車的阻礙之一。
確實, 純電的環保與駕控體驗毋庸置疑,但現實的骨感,正倒逼市場做出更務實的回應,而這場回應的答案就是可油可電。
就在8月1日,智己汽車推出了恒星超級增程,再度引爆了可油可電的增程式動力市場熱潮。

超1500km的超長續航、450km的純電體驗、66kWh的增程專屬電池、800V的快充平臺……每一個配置都精準擊中了新能源用戶的痛點。
智己布局增程 時代需求下的必然選擇
很多人看到智己汽車做增程可能會疑惑,因為從早期的智己L7、LS7,再到后來的智己LS6、智己L6,智己汽車始終在布局純電賽道,為什么會突然調轉方向,改做增程?
首先要聲明一點,那就是智己汽車絕非“調轉”,而是“豐富”。
要知道,當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剛突破50%的臨界點,行業也站在了一個充滿矛盾的十字路口,一邊是純電車型帶來的電動化、智能化浪潮,重新定義著汽車的屬性,另一邊是續航、補能、安全等顧慮如同無形的墻,將許多消費者擋在新能源的大門外。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一場靜默的能源路線革命已然席卷中國車市。
在早些年,純電汽車是絕對的新能源市場市場大戶,可油可電的增程所占份額極小,但是到了現在,增程卻異軍突起,逐漸成為主流動力路線之一。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5年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11.1萬輛,其中增程車銷量達11.6萬輛,同比增長7.8%,1-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46.8萬輛,其中增程車銷量達53.8萬輛,同比增長16.5%。
在市場數據的背后,敏銳的車企也已經用戰略做出了明確解讀。
月銷持續領先的理想、問界,已經布局了增程技術;
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巨頭聯姻的阿維塔品牌,也果斷切換了增程賽道,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東風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嵐圖,也明確將增程作為其旗艦產品序列的核心動力;
甚至連以互聯網思維攪動行業的小米汽車、以智能駕駛為標簽的小鵬汽車,也紛紛在規劃中為增程技術預留了重要席位。
巨頭們的選擇絕非偶然的跟風,而是對用戶深層焦慮與市場結構性機會的共同確認,那就是在通往純電未來的漫長橋梁上,增程是當下最堅實、最普適的橋墩。
在消費者眼中,增程路線也絕非“小眾”,而是正真真切切地成長為一條舉足輕重的獨立動力路線,是用戶用真金白銀投票選出的“破局者”。
作為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的高端品牌,智己從誕生之初就背負著“定義智能時代汽車該有的樣子” 的使命。
因此,智己汽車攜恒星超級增程技術高調入局,絕非簡單的市場策略跟隨,而是一次深思熟慮后的戰略卡位。

此舉不僅會豐富智己的動力路線,讓智己的用戶擁有更多選擇,同時擴大了智己品牌車型的市場覆蓋率,幫助其取得銷量提升。
恒星超級增程 重新定義增程技術天花板
通過上文的分析,不難看出智己布局增程的優勢,而智己要做的,不僅僅是在擁擠的增程賽道分一杯羹,而是要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與對用戶痛點的極致洞察,重新定義增程技術的天花板。
要知道,純電用戶之所以會有續航焦慮,無非就是電池不夠大、補能不方便。
盡管我國補能設施處于飛速鋪設中,但充電站在一線城市相對發達,對于二線、三線城市而言卻并非如此,站少、排隊等現象屢見不鮮,遠不及燃油車補能來的方便。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能實現方便、快捷的補能方式?
答案很簡單,就是把充電樁綁在車上,想怎么補就怎么補。
這就是智己恒星超級增程的優勢,它從用戶體驗的底層邏輯出發,用“自帶超充樁的電車” 這一全新定位,重新定義增程車型的價值標準。
首先,搭載恒星超級增程的車型,本質上依然是一款電車。
是的,你沒看錯,它雖然是增程車,但是同時也是一款電車。

智己聯合寧德時代共同開發的超級驍遙MAX電池,擁有66kWh的超大容量。
傳統的增程車通常搭配小電池+大油箱的方案,純電續航最高也不過300km,看似能滿足日常通勤,卻還是擺脫不了用戶的 “里程焦慮后遺癥”。
而超級驍遙MAX電池66kWh的容量,可以實現450 km的 CLTC 純電續航,甚至超過了許多純電車型。

根據調研數據,中國城市用戶平均每周通勤里程約為333km,450km的純電續航本身就超過了這一數字,讓“充電一次,通勤一周”成為現實。
以前開增程車,純電續航不夠用,三天兩頭就要找充電樁,現在用了智己恒星超級增程,日常通勤的情況下,周一充滿電,周末甚至還有剩余,不僅大幅節省了我們寶貴的時間,這種踏實感更是其他增程車前所未有的。
更關鍵的是,智己恒星超級增程還引入了800V超快充平臺,268kW的峰值充電功率意味著15分鐘就能補充310km的CLTC續航,相當于“一杯咖啡的時間,換來接近一周通勤無憂”。
66kWh的電池、450km的純電續航、800V超快充平臺、268kW的峰值充電功率、15分鐘就能補充310km,這和電車有什么區別?
也就是說,大多數智己恒星超級增程的用戶,都用不上幾次增程器,因此智己恒星超級增程帶給消費者的體驗,本質上還是電車的使用體驗。

而智己恒星超級增程技術還不止于此,以上只是討論滿電使用場景,別忘了增程器還沒有發力。
在這方面,恒星超級增程搭載真正為增程而生的Zephyr 1.5T 增程專屬超效黃金發動機,CLTC綜合續航超過1500km,已經超過了許多油車的續航表現,而且全程電車體驗,補能可油可電,十分方便,“自帶超充樁的電車” 已經成為現實。
同時,在能耗方面,恒星超級增程技術也擁有極強的優勢,虧電油耗僅為5.32L/100km,將中大型增程SUV虧電油耗首次拉低至百公里5.5L以內,同時,油電綜合能耗低至2.07L/100km,相比主流中大型增程SUV下降35%。
要知道,在混動車型中,影響續航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發動機熱效率。以油車為例,在市區里走走停停,發動機無法在高效工作區間工作,燃油利用率低,所以油耗就偏高。
而Zephyr 1.5T 增程專屬超效黃金發動機則不然,其搭載了保時捷旗艦跑車同源技術的新一代VGT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可以進一步提升發動機高轉速功率和低轉速扭矩,讓發動機在全轉速域都能實現超高的燃燒效率,將廢氣能量利用效率提升18% 。
同時對于廢棄而言,其寬域廢氣再循環技術可將廢氣回收的工作范圍提升30%,大幅提升整機在各種場景下的熱效率,讓每一滴油都發揮應有的價值。
并且,智己恒星超級增程還不挑油,即使是92號汽油,也能通過超高精度點火系統高效燃燒。
正因為以上種種,才有了每2.07L/100km的油電綜合能耗和5.32L/100km的同級最低虧電油耗。
除此之外,低電量下的動力表現,也是增程用戶的一大痛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滿電一條龍,虧電一條蟲”,而恒星超級增程搭載行業頂尖的超級驍遙MAX電池與800V碳化硅颶風電機增程版,兼具了效率與性能。
即使電量低至16%的情況下,放電功率依然高達275.5kW,讓動力隨踩隨有,爬陡坡、急加速都能應對自如,徹底打破了增程車“性能依賴電量” 的魔咒。
最后,選擇增程車型的用戶,大多向往純電車型的靜謐性,卻又擔心發動機介入時的噪音破壞體驗,而智己恒星超級增程首創的 ERNC 主動降噪技術,使得車內怠速噪音可有效控制在36分貝以內。
要知道,圖書館的環境噪音約40分貝,也就是說,坐在智己超級增程的駕駛座上,甚至能比在圖書館里更清晰地聽到翻書的聲音。

由此可見,智己恒星超級增程不僅解決了純電車主的補能、續航焦慮,更打破傳統增程車的刻板印象,是一種顛覆行業的出行方式革命。
尾聲
智己恒星超級增程的誕生,其深遠價值不僅在于66kWh大電池、5.32L/100km超低油耗或是這些亮眼參數,而是顛覆性地捅破了徹底消除了選擇新能源時關于續航、補能等核心焦慮。
而智己傳遞的核心理念已然清晰,那就是技術路線只是手段,無妥協的用戶體驗才是終極目標。
也預示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歷經政策驅動、技術路線論戰后,終將回歸最樸素的本質,那就是誰能為用戶提供更安心、更便捷、更愉悅、更無感的全場景出行體驗,誰就能贏得下一個時代。
而智己恒星超級增程,就是在這場用戶體驗革命中,一份極具份量的宣言。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7
08-05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73
11-06
1984
10-16
53
09-10
44
09-10
1981
09-01
228
08-29
46
08-29
154
08-21
125
08-21
39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