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僅售678輛,馬自達EZ-6銷量再遭“滑鐵盧”?
很多人或許都沒有注意到,其實馬自達EZ-6這車的銷量一直都很不穩定。


簡單舉例來說,EZ-6這車在2024年11月達到了銷量最高的2445輛,然后就開始一路下滑:12月1017輛,2025年1月498輛,2月369輛,3月1633輛,4月1360輛,5月1821輛,最終6月就跌到678輛了。那這種過山車式的銷量表現就說明,EZ-6這款車在產品本身或者營銷策略可能存在有問題。至于是什么原因,讓馬自達EZ-6的銷量再遭“滑鐵盧”,以致于連降價也不管用了,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分析分析。


價格方面,EZ-6的官方指導價是增程版13.98-16.98萬元,純電版15.98-17.98萬元,純電比增程要貴2萬,所以增程版買的人會更多。但有一說一,現在經銷商對增程版EZ-6的報價已經降到9.98萬起了,那這么大的降價幅度,按理說應該要能刺激銷量才對,但事實并非如此。


產品競爭力方面,EZ-6有一些亮點,比如增程版有1300km的綜合續航,純電版有600km的CLTC續航。操控性能也不錯,被稱為“帶電的彎道王”。但是問題卻也同樣不少,比如全系沒有城市NOA功能,L2.5級輔助駕駛僅限于高速路況。車機系統雖然用了高通8155芯片,但語音識別準確率不高,手勢控制也不實用。還有車主反映雨刮水飛濺車門、藍牙鑰匙誤觸頻繁、雷達靈敏度過高等問題。


再就是智能化不足也是個大問題。相比小鵬MONA M03的“全場景智駕”,EZ-6的智能駕駛功能差距明顯。在如今這個電動車都在比拼智能化的時代,EZ-6在這方面明顯有些落后了。

與此同時,品牌問題也很嚴重。馬自達這幾年銷量一直在下滑,2024年全年只賣了7.57萬輛,同比下降14.69%。2025年1月賣了6604輛,同比下滑28.28%;2月更慘,只賣了3800輛。這樣的品牌勢能很難支撐起一款新能源車。而且馬自達在新能源轉型方面已經全面落后,新能源滲透率遠低于大眾ID系列的32%和自主品牌的40%。


另外在產品定位方面,EZ-6也被批評設計上失去了馬自達原有的“魂動美學”特色,反倒與長安深藍SL03等競品存在過多相似性。要知道,作為一家一直都倡導“小而美”的日系汽車品牌,如果新時代下的馬自代車型都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品牌特色,那消費者又為什么還要去選擇它呢?

最后,長安馬自達如今的售后服務可能也有問題。有報道稱:馬自達的售后服務網絡在收縮,部分地區4S店轉行去賣小鵬汽車了。還有車主投訴新車十幾天就出現冷卻液嚴重滲漏的問題,而4S店和廠家均沒有給出有效的處理方案。另外還有車主遇到鑰匙沒電全車鎖死的情況,4S店也無法解決。如以這樣的售后服務質量,肯定也會讓消費者所感到望而卻步。


至于市場競爭方面,EZ-6面對的是比亞迪秦L這樣的對手,而秦L在6月銷量高達22353輛。EZ-6的678輛銷量相比較下來簡直可以說是微不足道。而且,像比亞迪、小鵬這些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口碑已經形成,所以EZ-6短期內是很難與之抗衡的。


那分析到這,想必大家也就能基本地判斷出,為啥長安馬自達EZ-6這車銷量始終上不去的深層次原因了。在我看來,馬自達就像是以前的“諾基亞”,你說他們的車不好吧,那真沒有。但你要說諾基亞能像蘋果手機一樣智能,那顯然是差了好幾個時代。所以,EZ-6在銷量上的“潰敗”其實也折射出合資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的集體困境,那就是新能源技術過度依賴中方、品牌溢價瓦解以及用戶信任逐漸流失。毫不夸張地說,若3年內馬自達無法完成轉型,只怕就離徹底退出中國市場不遠了,拭目以待吧。(文/優視汽車 大卓 )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405
08-0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81
11-05
142
11-02
88
11-02
108
11-02
90
11-02
25
10-28
13
10-26
146
10-15
2041
10-09
75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