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央企落子重慶:長安汽車能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向新而行?
新央企落子重慶:長安汽車能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向新而行?
7 月 29 日,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重慶,迎來了歷史性一刻 ——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這家由國務院批準、國資委直接監管的汽車央企,以 200 億元注冊資本、3087 億元資產總額的體量,成為重慶首家一級央企總部,也是我國第三家央企汽車集團。從上海洋炮局到智能汽車新紀元,歷經 163 年風雨的長安汽車,正以新央企之姿,在重慶這片汽車沃土上,開啟從 “中國品牌” 到 “世界一流” 的跨越。

落子重慶:產業積淀與時代機遇的必然共振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將總部錨定重慶,絕非偶然。這座擁有 39 個工業大類、31 個制造業大類的工業重鎮,早已為汽車產業埋下深厚根基。目前,重慶已形成 19 家整車企業、1200 家零部件企業的全產業鏈體系,2024 年汽車產量突破 254 萬輛,其中新能源車達 95.32 萬輛,同比增長 90.5%,增速領先全國近 60 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8.4%,對全市經濟的拉動力從 0.5 個百分點升至 1.7 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零部件增加值等核心數據持續攀升,彰顯出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 的強勁勢能。

作為扎根重慶的龍頭企業,長安汽車與這座城市的汽車產業早已血脈相連。從 1958 年生產中國第一輛 “長江牌” 吉普車,到 1984 年量產首批小型汽車;從 2001 年開啟 “六國十地” 全球研發布局,到 2016 年完成 2000 公里無人駕駛挑戰,長安的每一次蛻變都與重慶的產業升級同頻共振。當重慶從 “燃油車產量冠軍” 向 “新能源汽車高地” 轉型時,長安以 “香格里拉”“北斗天樞”“海納百川” 三大計劃為抓手,推動 “新汽車” 產銷量連續八年創新高,成為城市產業轉型的核心引擎。此次新央企總部落子,正是重慶產業積淀與長安發展勢能的必然碰撞。

新央企使命:從 “中國智造” 到 “全球標桿” 的躍遷
掛牌成立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承載著國家賦予的戰略使命。“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董事長朱華榮的表態勾勒出清晰藍圖:到 2030 年,整車產銷力爭達 500 萬輛,新能源占比超 60%,海外銷量占比超 30%,躋身全球汽車品牌 Top10。這一目標的背后,是新央企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領域的全面發力。

在技術創新層面,集團將聚焦智能汽車機器人、飛行汽車、具身智能等新質生產力,依托 “天樞智能架構”“智慧新藍鯨” 等核心技術,構建全棧智能生態。全球首個全域 5G 數智 AI 柔性超級工廠的投產,更以 “60 秒下線一臺新車” 的效率,重新定義汽車制造標準。在全球化布局上,長安已邁出堅實步伐:泰國羅勇工廠投產,成為重慶首個海外新能源整車基地;1271 輛新車從欽州港 “包船” 發往中東,刷新 “渝車出海” 單批紀錄。未來,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等五大區域市場的開拓,將推動中國汽車從 “產品輸出” 轉向 “技術 + 品牌 + 生態” 的系統性輸出。
重慶機遇:產業鏈升級與全球話語權提升
新央企總部的落地,為重慶汽車產業打開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作為 “鏈主” 企業,長安的升級將吸引電驅系統、車規級芯片等高端零部件企業向重慶集聚,推動本地供應鏈從傳統制造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同時,在長安牽頭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 “創新聯合體” 將加速突破關鍵技術,形成區域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

對重慶而言,這不僅是 “首家汽車一級央企總部” 的榮譽,更是城市在全國汽車產業版圖中權重提升的關鍵。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物流優勢,重慶正從 “汽車制造重鎮” 向 “全球汽車產業樞紐” 蛻變。數據顯示,重慶汽車已覆蓋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在歐洲市場,賽力斯問界等品牌甚至超越 “BBA”,成為中國 “新汽車” 的代表。隨著長安新央企資源的注入,重慶有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占據更核心位置,推動 “中國制造” 向 “中國標準” 升級。

從百年前的上海洋炮局到今日的新央企巨輪,長安汽車的發展史,正是中國汽車產業從追趕到領跑的縮影。在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引領下,重慶與中國汽車產業正迎來歷史性機遇 —— 以技術創新為筆,以全球化為墨,在世界汽車產業的畫卷上,書寫屬于中國的 “新汽車” 時代。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54
07-30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10
10-30
66
09-12
305
07-08
146
04-21
372
2024-11-05
466
2024-07-20
6604
2024-06-06
3234
2024-06-04
2712
2024-05-24
471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