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老友柳州行:見證上汽通用五菱的智造革命與全球化征程

近日,“五菱老友柳州行”活動在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基地拉開帷幕。參與者們走進這座承載著五菱輝煌歷史的現代化工廠,開啟了一場關于智能制造與創新精神的深度探索之旅。
廠史展廳如同一部濃縮的時間膠囊,生動再現了五菱從1958年建廠至今六十余載的發展歷程。展廳內,“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標語格外醒目——這不僅是一句宣傳口號,更是五菱企業精神的真實寫照。從早期的拖拉機生產到微型車制造,從“秋名山神車”五菱宏光到新能源時代的宏光MINI EV,再到疫情期間跨界生產口罩和口罩機的社會責任擔當,五菱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展現出驚人的產品適應力和創新活力。

“五菱老友柳州行”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工廠參觀,更是一次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成就的深度認知。上汽通用五菱的智能化轉型是一場涵蓋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和用戶體驗的全方位革命。在“五菱老友柳州行”活動中,這一轉型的豐碩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從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到AI語音交互,從數字化工廠到OTA遠程升級,五菱正以驚人的速度將前沿智能科技融入產品血脈,重塑人們對“國民車”的認知。
智能駕駛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是五菱智能化戰略的核心支柱。依托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的強大研發實力(該實驗室集結了7位院士團隊和18個子實驗室,3年斬獲2104項專利),五菱開發出了行業領先的“靈眸智駕3.0”系統。更令人矚目的是,五菱已將L3級自動駕駛技術下放至15萬級車型,打破了高端品牌對高階智能駕駛的壟斷,真正實現了“高端技術白菜化”的普惠理念。

生產制造的智能化升級在寶駿總裝車間得到了生動體現。五菱全球首創的“柔性島精益智造”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汽車生產邏輯——通過250臺機器人的智能協同,實現了多車型混線生產的極致柔性化。這一智能制造體系使五菱能夠在同一條生產線上靈活調整生產節奏和產品組合,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研發數字化是五菱技術創新的加速器。在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五菱建立了完整的數字化研發平臺,實現了從概念設計到工程驗證的全流程虛擬化開發。通過先進的CAE(計算機輔助工程)仿真技術,研發團隊能夠在物理樣機制造前就對車輛性能進行精準預測和優化,將傳統需要數月的開發周期壓縮至幾周。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為五菱產品帶來了質的飛躍。
當然,五菱的數字化還應用在生產制造、供應鏈、營銷服務、管理決策等多個方面,上汽通用五菱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場從底層架構到頂層設計的全面革新。通過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組織血脈,五菱不僅大幅提升了運營效率和產品質量,更培育出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新型企業能力。

上汽通用五菱在智能化、數字化和全球化領域的全面突破,絕非偶然現象,而是其“一二五工程”戰略藍圖穩步推進的必然結果。這一宏大的系統工程凝聚了五菱對未來汽車產業的前瞻思考與戰略布局,為企業的向上發展提供了清晰路徑和強大動力。“五菱老友柳州行”活動中展示的技術成果與生產場景,無一不是“一二五工程”在各業務領域的具體體現。

正因為上汽通用五菱在智能化、數字化和全球化領域的全面突破。2025年,上汽通用五菱累計產銷突破3000萬輛,成為首個累計產銷量超過300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新能源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不僅站上了制造規模的新臺階,更取得了卓越的電智化轉型成果,開啟了新能源高增長時代。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56
07-2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60
11-09
21
11-06
10
11-05
41
11-05
94
11-04
84
11-04
88
11-04
111
11-04
69
11-03
57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