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破局智駕安全:L4 級泊車兜底背后,一場責任生態的重構
當智能駕駛從 “炫技” 走向日常,一個核心問題始終懸在用戶心頭:出了問題誰來擔責?2025 年,比亞迪率先給出答案—宣布實現媲美 L4 級的智能泊車功能,更承諾為中國市場所有搭載 “天神之眼” 系統的車輛,在智能泊車場景下的安全及損失全面兜底。這不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標志著行業從 “拼功能” 向 “建責任” 的關鍵轉向,為構建智駕責任生態按下了加速鍵。

從 “不敢用” 到 “放心用”,兜底承諾戳中用戶痛點
對多數車主來說,智能泊車的體驗常像 “開盲盒”:窄車位停不進、識別障礙慢半拍是小事,萬一剮蹭還得自己走保險,來年保費蹭蹭漲。比亞迪的 “兜底” 承諾直接打破這層顧慮—只要是智能泊車場景出的問題,不用報保險,直接聯系售后就能處理,保費一分不漲。
這背后是實打實的技術底氣。“天神之眼” 系統已實現 “三速泊車”(根據車位大小自動調節速度)、窄車位自動收后視鏡、偏置泊車等細分化功能,連懸空的管道、低矮的石墩都能精準識別。有車主實測:在只有車寬 + 30 厘米的 “死亡車位” 里,系統一把入庫,比老司機還穩。

OTA 大升級,智駕能力再上臺階
就在承諾兜底的同時,比亞迪宣布 “天神之眼” 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 OTA 升級,從泊車、行車到安全全面加碼。
泊車更 “機靈”:新增車頭泊入、多把掉頭功能,哪怕是小區里歪歪扭扭的角落,也能像 “老司機揉庫” 一樣順進去;
行車更 “省心”:高速施工路段能借應急車道繞行,環島通行時自動避讓加塞車輛,連 “開門殺” 都能提前預警繞行;
安全更 “硬核”:夜間 80km/h 遇到突然闖入車道的電動車,能穩穩剎停;120km/h 發現前方靜止車輛,兩段式剎車既不突兀又能保命。
無論是新手司機怕停車,還是老司機怕長途疲勞,這些升級都精準踩中了日常用車的痛點。

百萬車主打底,技術普及才是真底氣
比亞迪敢 “兜底”,絕非一時沖動。目前 “天神之眼” 智駕車型保有量已超 100 萬,相當于每 10 輛新能源車就有 1 輛搭載這套系統。龐大的用戶基數積累了中國最大的智駕車云數據庫—從北上廣深的擁堵路況,到三四線城市的窄路小巷,再到高原山區的復雜地形,系統每天都在 “學習” 上億條路況數據。
再加上全球最大的智駕研發團隊(超 5000 名工程師)、覆蓋仰望、騰勢、方程豹等多品牌的技術矩陣(從入門的三目版到高端的三激光版),比亞迪硬是把 “高精尖” 的智駕技術,做成了 “人人用得起” 的普惠配置。

構建智駕責任生態,行業從 “炫技” 到 “擔責”
在智能駕駛快速迭代的今天,比亞迪的 “兜底” 承諾撕開了行業的一道口子:當多數車企還在比拼 “能實現多少功能” 時,它率先思考 “如何為功能負責”。這種擔當不僅讓用戶更敢用智駕,更倒逼全行業思考:責任邊界如何劃清?安全標準如何統一?賠償機制如何建立?
正如一位行業專家所說:“智駕的終極競爭力,不在參數表上的數字,而在用戶敢不敢把方向盤交給系統的信任里。” 比亞迪用 “技術 + 責任” 的雙重保障,正在推動行業從 “單兵突進” 走向 “生態共建”。

汽車網評:
當 “天神之眼” 的 100 萬車主每天放心地讓系統代泊,當 OTA 升級讓老車持續 “進化”,當兜底承諾消除最后一絲顧慮,智能駕駛才算真正從實驗室走向生活。比亞迪的這一步,不僅是自身的里程碑,更讓整個行業明白:構建智駕責任生態,才是智能出行時代最該有的 “加速度”。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350
07-10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55
11-03
92
10-29
69
09-11
4374
09-04
49
09-01
65
09-01
146
09-01
67
09-01
202
08-29
141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