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斌展看門道:上汽大眾從合資1.0到合資2.0之路

2025年5月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里,中國汽車行業的目光上海汽車博物館。展廳中,“勇毅前行——中國汽車拓疆者饒斌”主題展,正靜靜鋪陳著中國汽車工業的過去與未來。它如同一條蜿蜒穿越時空的長河,既回溯了饒斌“甘為橋梁”的奉獻精神,也映照出中國汽車的合資之路。
時下,中國正引領汽車行業從燃油車時代進入到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時代。作為中國汽車合資先行者的上汽大眾,正從合資1.0邁向合資2.0。展館中,陳列的是不僅是歷史,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從“引進吸收”到“融合創新”的進階歷程。
從“桑塔納共同體”到“技術森林”:合資1.0的破局之道
1984年10月10日,人民大會堂內,時任中汽公司董事長饒斌與德國大眾汽車董事長哈恩博士在合營合同上簽字,上海大眾(現上汽大眾)正式成立。這不僅是機械工業領域最大規模的中外合資項目,更成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工業現代化的標志性事件。
展覽中陳列的桑塔納轎車,仿佛仍在講述那段艱難起步的歲月。彼時,中國零部件產業幾乎空白,德國《明鏡》周刊記者將這片土地形容為“孤島”。但饒斌的前瞻性布局改變了這一切。他不僅在談判中堅持“既要堅持主權,又要學習技術”原則,還在桑塔納國產化過程中明確提出“質量標準必須堅持”的底線。

在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镕基“100%達標”的要求下,上汽大眾通過6輪談判、30余次磋商,最終在1988年組建了“桑塔納共同體”,匯聚105家零部件企業、6所高校和7家科研院所,開創了國內汽車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先河。
這不僅為桑塔納國產化奠定了技術基礎,更為后續福耀玻璃、揚亞普等國際零部件巨頭的崛起提供了肥沃土壤。饒斌主題展中展出的1982年親筆信,成為上汽大眾合資1.0階段的精神注腳——“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從“引進吸收”到“融合創新”:合資2.0的雙向奔赴
隨著2024年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將合資期限延長至2040年,上汽大眾正式邁入合資2.0階段。在饒斌精神的指引下,新的合作模式正以“德國品質+中國智慧”為核心,構建出更深層次的產業協同。

在產品層面,上汽大眾首款增程式概念車ID. ERA、全新奧迪A5L Sportback等車型,成為合資2.0技術融合的代表。中德團隊在底盤調校、動力總成等傳統領域傳承德系基因,同時在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等智能技術領域充分發揮中國優勢。通過研發模式革新,將研發周期從傳統48個月縮短至12-15個月,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共創”的轉型。

在產業生態上,上汽大眾構建起“智能科技生態朋友圈”,引入地平線、華為等本土科技企業,激活本土化創新基因。例如,在智能座艙領域,上汽大眾通過與科大訊飛等企業的合作,推出更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語音交互系統;在三電技術領域,與寧德時代深度綁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池系統。這種“1+1>2”的協同效應,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更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范本。
饒斌精神的薪火相傳:從“轎車夢”到“強國夢”
饒斌主題展中的“一座橋”寄語,如今已成為上汽大眾的精神坐標。從合資1.0時期的“桑塔納共同體”,到合資2.0階段的“智能科技生態圈”,上汽大眾始終以“產業報國”的初心,踐行著饒斌的遺愿。

在安亭汽車城,上汽大眾不僅推動了區域經濟的騰飛,更通過汽車博物館、F1賽道等設施,將汽車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截至2023年,嘉定區汽車工業產值超3500億元,占上海全市汽車總產值的三成。而上汽大眾在《外商投資企業百強榜單》中位列營收前三,納稅貢獻排名前五,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面向未來,上汽大眾計劃到2030年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15款專為中國市場開發。通過“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轉型策略,安亭基地將升級為智電汽車生態圈的核心樞紐。這不僅是饒斌“轎車夢”的延續,更是中國汽車產業邁向“強國夢”的生動注腳。
結語:饒斌精神,上汽大眾的永恒引擎
饒斌主題展的敘述軸線,清晰勾勒出上汽大眾從合資1.0到合資2.0的蛻變軌跡。從“桑塔納共同體”的技術破局,到“智能科技生態圈”的融合創新,上汽大眾始終以饒斌精神為引擎,在全球汽車產業的浪潮中勇毅前行。
正如饒斌所言:“我們不僅僅是學習外國的經驗,有朝一日我們還要超越他們。”當下,上汽大眾正以“德國品質+中國智慧”的雙輪驅動,在智能網聯與電動化的賽道上書寫新的傳奇。而這場展覽,不僅是對饒斌的告慰,更是對中國汽車產業精神的永恒禮贊。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164
05-2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48
10-15
74
10-12
82
10-11
116
10-10
130
07-22
112
05-29
49
05-15
96
05-02
292
05-01
85
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