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李書福:吉利是制造業企業不是資本運作企業
“資本運作”成為近期汽車圈的熱詞。前情解讀
自長城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魏建軍在媒體探訪中提出“一些車企沉迷資本炒作”的話題以來,業內對于該話題的討論始終熱情高漲,汽車愛好者們也在激烈的討論中,但是至今也沒有權威機構指出具體的某一家或某幾家。所以建議“吃瓜”的朋友們在討論中一定要慎重,切勿在沒有定論之前將主觀意見發布到公開平臺,否則難免會涉嫌侵犯其討論企業的商譽。

但是有一家車企可以確定排除在外,這家車企就是吉利汽車。
因其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書福明確講出一番話,大意為:
吉利是制造業企業、不是資本運作企業,吉利在全球收購老牌汽車企業是為了學真本領、練真功夫;這些有基本功的汽車企業就是我們(吉利汽車)的根基,沒有根的汽車公司想要取得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照貓畫虎,畫出來額定永遠是假的老虎;技術功底,人文素養,標準體系,質量體系,文化傳承,汽車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每一家汽車公司的基本功。
至此無需在相關話題里討論吉利汽車,這家車企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客觀上確實不是依靠資本運作和炒作。

吉利汽車收購或參與哪些車企呢?
來回顧一下吧,其包括但不僅限于:沃爾沃轎車入股戴姆勒smart雷諾蓮花(路特斯)
等等。
收購或與部分車企的合作對于吉利汽車而言確實很重要,筆者對于吉利汽車留下印象是從吉利自由艦轎車發布開始;彼時的吉利汽車整體水平相當一般,但與同期的主流國產汽車相比也確實在伯仲之間,也就是說早期的國產汽車整體水平都偏差。可是近十年里的吉利汽車變化非常大,自其推出吉利帝豪以來,后續推出的博瑞、繽瑞、星瑞、星越L等車的水平在快速提升;其中的星越L至今還是燃油動力SUV的銷量標桿。旗下的子品牌不論是領克還是極氪,近幾年里的產品陣容、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都有大幅提升,已經可以躋身行業第一陣營。

如果純粹依靠“閉門造車”的話,相信吉利汽車是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大幅進步的;尤其是基本不可能全面打開海外市場。
反之,通過與沃爾沃在歐洲、北美等公司的協同研發,與戴姆勒奔馳、smart等企業的攜手合作;吉利汽車也才能做到“超規律”的成長;與老牌汽車的合作是年輕車企成長過程中的捷徑,李書福的觀點是值得認可的。

未來預測
“照貓畫虎是假老虎”的觀點同樣值得認可,可是這又給汽車話題圈留下了一個新話題,抑或者說留下了一個新的懸念。
誰在照貓畫虎?
誰又會是魏建軍口中的“車圈恒大?”

現在依然沒有答案。不過能確定的是李書福和魏建軍的觀點應當是不謀而合的,因為李書福面對價格戰的話題也明確了態度;其稱吉利汽車絕不參與內卷式惡性競爭,要打就打價值戰、技術戰,不打價格戰!只有堅持技術引領競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并且李書福明確吉利汽車不論如何都不會放棄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研發與制造,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這一點也是與長城汽車的戰略規劃相同的,內燃機汽車確實也是自主品牌開拓海外市場的利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結語:
拭目以待。
李書福和吉利汽車,魏建軍和長城汽車,現在的態度均已明確;相信后續還會有其他車企跟進表明態度;圍繞汽車產品價格的無序競爭不會持續;圍繞內燃機(含增程器),電動機、電控系統和動力電池的技術競爭才是驅動行業向上的核心驅動力。預計2026年將會是重要的行業轉折點,屆時的電池新規有望加速固態電池產業規模化,電動汽車的整體水平有望躍升一個等級。
同時汽車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將回歸“綠色賽道。”
當技術競爭再次成為行業共識之后,曾經以灰色方法進行競爭的企業將會徹底浮出水面并被淘汰;真正堅持長期主義的研發型、實業型企業將會得到正確的評價,汽車賽道里的“明槍暗箭”的戲碼會陸續消失。
反之,行業的未來將難以積極預估。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29
05-2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86
11-11
42
11-11
108
11-10
103
11-10
40
11-10
1803
11-09
28
11-09
81
11-08
74
11-06
39
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