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7 VIZZION基本折戟沉沙,大眾純電轎車翻盤要靠這款新車了
近日,乘聯會公布最新的月度市場報告顯示,2025年4月受“以舊換新”國補政策、車企經銷商“五一優惠”前置、大量新車密集發布和上海車展等一系列因素促成,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4.5%至175.5萬輛,這是自2018年4月以來最好的當月成績。

當中,最大贏家是自主品牌,零售銷量115萬輛中,自主占比65.5%,前十榜單中,自主和合資排位各占一半;而在批發端口,自主品牌的份額更占據到70.3%,前十排位大占7席,成為市場絕對增長動力;市場暢旺,比亞迪、吉利等頭部自主一騎絕塵,絕大部分車企正向增長,只有一汽-大眾失意雙雙負增長,零售下跌7.2%至11.1萬輛,雖然在前三尚有一席位,但與比亞迪、吉利存在至少10萬輛的巨大差距,卻只領先第四名的長安0.6萬輛,未來很有可能被擠出前三。批發下跌15%至9.8萬輛,已經來到第六位。


翻查一汽-大眾的4月銷量,不難發現其銷量困境的主因,仍是典型的合資轉型之痛,被自主新能源持續搶占市場份額,燃油車基座在收縮,自身的電車又不給力。如今,邁騰、速騰和探岳是一汽-大眾賣得最好的前三車型,其中邁騰、速騰尚能保住每月1.6萬輛以上,但與去年1.8萬-2萬月均已經下降一維度;而探岳銷情波動較大,但也呈快速下滑趨勢,4月環比3月下降5000輛之多,只剩萬輛出頭,如何保持油車家族的穩態,應該是一汽-大眾今年最急切的要務。

而一汽-大眾的新能源車存在感非常弱,月均3000輛以下的ID.4 CROZZ,已經是品牌表現最好的新能源車,ID.6 CROZZ不過幾百臺,而ID.7 VIZZION基本折戟沉沙的存在了,可以說“合資1.0”的電車全軍覆沒,而國人喜歡的長續航插混、增程SUV,在一汽-大眾矩陣中是缺席的。
靠燃油車支撐基盤,以降價刺激銷量,一汽-大眾這種無力感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徹底改善。在4月上海車展時,一汽-大眾宣布加速布局“油電混共進”,這也是開啟“合資2.0”的節奏了。從2026年起,將推出10款全新車型,覆蓋純電、插電混動、增程式及燃油車型,其中本土化研發占比提升至70%。


當時,一汽-大眾向外展示過ID.AURA概念車,是第一臺基于CMP平臺打造的純電緊湊型轎車,搭載全新CEA電子電氣架構,智能座艙、高階駕駛輔助系統都到位了;這意味著下一代由本土團隊主導的ID.家族,將會補齊電動化、智能化的短板,具備與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一較高下的實力,屆時一汽-大眾若能在智能駕駛、續航等關鍵領域突破,早就幾輛爆款,或能逐步收復失地。
然而,在今年的轉型陣痛期內,一汽-大眾的銷量排名,可能進一步面臨自主品牌的挑戰。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49
05-15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3
11-11
48
11-09
75
11-07
102
11-07
384
11-06
736
11-06
342
11-06
751
11-06
908
11-06
763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