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新世代智能價值觀 科技創新迭代駕駛樂趣

汽勢Auto-First丨劉天鳴
在智能化下半場競爭中,諸多車企不約而同地瞄準智能駕駛賽道,想著怎么做智駕普及,怎么丟掉方向盤,想著怎么為消費者開車更省事。
然而,汽車智能化變革的目的,并非簡單的服務于人,而是讓汽車變為溫情、智慧的出行伴侶和移動終端,這也就意味著汽車不只是將人從A點運送到B點,讓駕駛變得更加簡單,更要在移動出行中為人們帶來情緒價值,既有智能交互帶來的個性化和情感互動,更要有汽車最本真的駕駛樂趣。
在寶馬北京研發中心舉行的2025寶馬中國創新日中,寶馬展示了“新世代”智能座艙、智能駕控和AI融合的跨越式進化,依托科技創新技術重新定義智能時代駕駛樂趣,讓智能化服務于人而非替代人,為汽車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
創新科技提升駕趣
當下,智駕成為汽車智能化轉型的主旋律,激光雷達、傳感器、芯片、城市NOC、高速NOC等等名詞成為車企營銷的重點,而汽車最本真的駕駛樂趣,似乎成為可有可無的附屬品。
面對如此智能化浪潮,寶馬始終秉持著“純粹駕駛樂趣”的品牌承諾,讓智能化技術服務與駕駛樂趣,超越了單純的自動駕駛或娛樂功能,構建起新時代差異化競爭優勢。


為了將駕駛樂趣融入“新世代”車型中,寶馬依托全新電子電氣架構打造出了“駕控超級大腦”(Heart of Joy),將動力及底盤控制二域合一,實現了動力傳動、制動、充電、能量回收及轉向等核心子功能的高效集成,將加速與制動控制、車輛穩定性管理、動態轉向功能以及充電管理等完美融合。
為了讓各個子控制單元能夠快速響應“駕控超級大腦”,寶馬創新應用了由全新線束系統和高速數據傳輸技術組成的數字神經網絡,決策鏈路延時小于1毫秒,并且數字神經網絡大幅降低纜束重量與線纜總長度,提升智能化的同時,為新世代車型“減重”。

與此同時,寶馬還將一個多世紀在駕駛操控領域的經驗融匯為BMW 動態性能控制系統。通過“駕控超級大腦”與動態性能控制系統的協同配合,使得新世代車型擁有前所未有的駕駛樂趣。
電動時代的駕駛樂趣究竟是什么,是3秒級、5秒級的加速性能還是人車合一的彎道表現。在寶馬眼中,單一的性能并不等于駕駛樂趣,電動時代的駕駛體驗更要馬力、駕趣完美兼得。
憑借著“駕控超級大腦”對性能的極致掌控力,BMW 新世代駕趣概念車能夠實現輪上扭矩18000牛·米,以及超3g橫向加速度的巔峰性能測試,打破電動車時代操控極限。
跑得快更要剎得穩,寶馬新世代車型將動力傳動系統、制動系統和能量回收系統的深度集成,并依托大量全球寶馬用戶在不同車速下的制動反饋參數,使得新世代車型更懂用戶的剎車意圖,充分釋放動能回收功能的潛能。日常駕駛中,新世代車型僅依靠動能回收功能產生的制動力,便實現舒適的減速與剎車,而在激烈駕駛場景下,動能回收功能與制動系統協同工作,提升制動能力,縮短剎車距離。

當絕大多數車企將動能回收功能作為減速手段時,寶馬則深挖動能回收功能,使該功能不僅能夠降低車速,更能在智能扭矩矢量分配中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在彎道中,能量回收會在前后軸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并持續轉換,以保證最佳的內外側輪轉速。在惡劣的冰雪路面下緊急避障時,車輛還能利用前后軸的能量回收,保證行駛的平穩。
寶馬將智能科技技術應用到提升駕駛樂趣上,不僅僅是在新時代不斷夯實“純粹駕駛樂趣”的承諾,更詮釋汽車智能化浪潮絕不是單一的智能駕駛,還有駕駛樂趣的迭代升級。
駕駛者優先的智艙
與高度同質化的智駕系統一樣,智能座艙也越發趨同,不但在座艙設計上為了簡潔而簡潔,不僅忽視了行車信息的易讀性,還讓交互與駕駛便捷性打了折扣。
作為百年汽車制造企業和智能座艙的引領者,寶馬在智艙設計上絕不跟隨與模仿,無論是2001年BMW iDrive交互系統的一個旋鈕,一個屏幕開創智能人機交互先河,還是如今的全新智能座艙,寶馬始終以強調駕趣、安全且專注駕駛體驗為核心設計開發智能座艙。
BMW全景iDrive打破了當下僅依靠語音與觸摸的人機交互模式,以四大核心交互界面協同聯動與“物理按鍵—觸控反饋—語音控制”搭配,讓人機交互體驗具有直觀、易用、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特點。

同時,BMW全景iDrive詮釋了寶馬“眼不離路,手不離方向盤”的理念,將視覺科學中的視覺錐理念應用到智能座艙人機交互設計中,以駕駛員眼睛作為視點向外延伸形成視覺圓錐體,將座艙內的交互信息分層放置,讓核心駕駛信息置于中央視野,娛樂和舒適功能同時被分布在周邊視野內,讓駕駛員在觀察路況與獲取駕駛信息時處于一個視覺圓錐區內,避免視覺焦點變換而分散注意力。
基于“視覺錐”交互理念打造的交互界面設計,始終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為駕駛員提供正確的信息,讓用戶不再斜眼低頭看導航、行車速度等信息,大幅提升駕駛安全性能。
在汽勢Auto-First看來,智能座艙優先服務于駕駛者,而不應該將副駕和后排乘客的娛樂需求放在首位。

新世代車型的智能座艙設計遵循了“以駕駛者為中心”原則。行業首創的視平線全景顯示采用寶馬自研的超近距投影平視顯示技術,替代傳統儀表盤,可將信息投射在專利納米涂層風擋玻璃下部的黑色涂層,加上寶馬首創的“視覺錐”交互理念,方便駕駛者獲取關鍵信息的同時,兼顧乘客的娛樂需求。此外,BMW首創向心中控向駕駛員傾斜17.5度,更方便駕駛員操作與閱讀信息。
正如寶馬開發智能座艙的初衷,不讓智艙創新成為技術的堆砌,而是以適合且只適合寶馬的方式創造用戶價值。BMW全景iDrive身上諸多的“黑科技”,首當其沖的是服務駕駛者,提升駕駛者的駕駛體驗、行車安全與駕駛樂趣,為智能座艙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也讓智能座艙不再是“搭載了智能車機的座艙”。
中式創新驅動力
中國,不僅是寶馬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更是寶馬集團創新的新引擎。無論是智能駕駛還是智能座艙,中國研發團隊已經成為寶馬集團研發體系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智能座艙研發進程中,寶馬高度重視中國市場,成立了德國以外唯一一家SkyLab人機交互用戶體驗研究中心,中國團隊從超過600萬中國寶馬用戶中發現有效脫敏數據,洞察中國特有的數字生態使用場景,為中國消費者打造沉浸數字體驗,并解鎖更多出行場景下的智能應用。

經過多年的洞察,SkyLab中國設計團隊為新世代車型搭載的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提供近100項細節功能進行本土優化,讓界面更符合中國審美。如為中國用戶專屬打造“視平線大屏看歌詞”功能,令用戶欣賞樂曲之余,隨時隨地了解詞意之美。
同時,寶馬集團也充分借助中國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AI等領域的技術紅利,與中國頭部科技企業共創共研,推動自身智能化技術進階與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電動化發展。

就在BMW創新日當天,寶馬與阿里巴巴聯合宣布在中國深化戰略合作,以斑馬元神AI為基礎,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采用雙方共同開發的寶馬定制AI引擎,并將在2026年率先搭載在中國生產的BMW新世代車型,讓智能語音助手更懂中國用戶。此外,寶馬還與華為合作,推出包括BMW數字鑰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內的數字化服務,讓智能體驗無縫對接。
北京、上海、沈陽、南京四地涵蓋軟件開發、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核心技術研發的寶馬中國創新研發體系,不僅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符合需求的產品,更成為寶馬集團全球創新研發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動寶馬集團“新世代”車型在新時代昂首闊步。
汽勢觀:從汽車企業到科技企業的轉身
在打造智能化汽車上,寶馬更像一個科技企業打造產品的思維方式,不用汽車企業那樣簡單地將科技創新疊加在產品之中,而是摸索到創新技術的本質,并與產品深度融合,始終讓創新科技服務于用戶。正如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所說,“我們不生產車輪上的智能設備,我們將智能融入汽車的?脈。”
放眼汽車行業,誰能成為蘋果那樣的劃時代企業?看過今年寶馬創新日展現的科技迭代駕趣后,相信不少人會毫不猶豫地說,寶馬或許是那個顛覆者和革新者,以打破汽車產業傳統認知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重塑智能汽車價值體系。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82
03-3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45
04-22
380
2024-10-14
611
2024-04-10
1843
2023-09-30
416
2023-09-02
1249
2021-12-22
48
11-13
52
11-13
73
11-13
18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