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氣囊背大鍋,風神AX7中保研測試成績歷史倒數,安全受質疑
好像知道風神AX7的人都說產品不錯,平臺源自CR-V,動力總成源自PSA,再加上愛信6AT,要論三大件,風神AX7絕對可在自主品牌SUV銷量TOP10中有一席之地。那為什么總是榜上無名呢?
從近兩年消費者購車考慮因素來看,除了顏值、三大件、配置以外,安全因素成了重中之重,購車之前很大一部分人會去考慮其主被動安全配置,還會去查找是否做過碰撞測試。而在風神AX7上,安全似乎不是那么被強調。
比如近段時間剛推出的2020款風神AX7,在官網的宣傳介紹內容中,關于安全方面的占比不到10%,智能化占比超過50%!同樣,經典AX7也如此,關于安全的介紹少之又少。
不巧的是,堪稱汽車行業照妖鏡的C-IASI對風神AX7來了一次全身安全大體檢,不過正如沒有大肆宣傳一般,成績并不理想。
結果顯示,風神AX7耐撞性與經濟維修性、車外行人安全指數評價較差(P),車內乘員安全指數、車輛輔助安全指數評價一般(M)。
我們主要說說大家最為熟悉且最為關注的車內乘員安全指數,包含的測試有正面25%偏置碰撞、側面碰撞、車頂強度、座椅/頭枕四項,風神AX7拿到的評價分別為較差(P)、良好(A)、良好(A)、優秀(G)。
這樣的成績,小編看完測試報告都替風神AX7感到虧,特別是側面碰撞。C-IAIS碰撞測試嚴格大家都知道,側碰短柱也不稀奇,風神AX7側碰沒輸在B柱上,而是輸在了安全氣囊的配備量上。
在側面碰撞中,整個安全系統其保護作用的就是側氣囊以及頭部側氣簾,還有車門、B柱等車身結構。我們一步一步的分析:
碰撞發生時,移動變形壁障以50km/h的速度向風神AX7主側面撞擊,首先接觸的就是車門和B柱,受力最大的是B柱及其兩邊側門,越往兩邊受力越小,所以說車內乘客受到傷害值最大的就是駕駛員,后排乘客相對較輕。
C-IASI衡量側面車身側面結構是否優秀的標準之一就是判斷碰撞后B柱與駕駛位座椅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是否大于12.5cm,大于則優秀,反之較差。風神AX7距離為15cm,說明其側面車身結構沒有什么大問題。
再來說安全氣囊的保護。撞擊時,由于慣性的作用,前后排乘客的頭部將會撞向門框,如果沒有側氣簾的保護,僅是撞擊力度就不堪設想。而且側氣簾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撞擊時玻璃碎裂,少了側氣簾的隔離,碎玻璃輕則劃傷臉毀容,而要是劃傷頸部呢?不敢想象。
由于沒有配備側氣簾,風神AX7在側碰時,前后排假人頭部都受到較大傷害,C-IASI對其頭部保護評價為一般(M)。幸好的是,受力最大的區域也就是駕駛位假人有側氣囊的保護,身體軀干都拿到了優秀(G)的評價。
看看這總體成績,是不是很虧,如果風神AX7配備有側氣簾,側面碰撞成績大有可能拿到優秀的評價。不過,從2019款風神AX7共13款車型中的安全氣囊配備來看,僅有11.58萬元的經典260T自動豪華型暢想版和售價11.98萬元的經典260T自動豪華型配備有前后排側氣簾,其余11款車型均為配備。
而測試車型為為2019款AI先鋒型,指導售價為11.99萬元,為中配車型。一直以來中保研都是選擇最低配車型進行碰撞測試,這次選擇中高配車型主要是由于低配車型未排產,市場上買不到。還好沒有低配車型,要知道風神AX7低配車型僅配備了主副駕駛安全氣囊,沒有側氣囊的保護駕駛位假人身體軀干保護評價還會是優秀嗎?這里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安全氣囊中吃的虧,不僅在側面碰撞中出現,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出現。從碰撞視頻截圖可以看到,撞擊時,駕駛員頭部向左偏移,雖然有配備主駕駛安全氣囊,但是由于設計原因導致僅僅只是局部接觸,頭部險些砸向車門框,如果有側氣簾的保護,危險系數將會大大降低。
另外, 由于沒有膝部氣囊的保護,由于乘員艙入侵導致駕駛位假人腿部受到的傷害較大。
銷量不好怪市場?在小編看來,市場可能是有些影響,但更應該從自身產品的問題出發。的確,消費者現在是比較關注顏值、智能配置,但都是在安全的基礎上再去考慮其余地方,如果連基本的安全都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那么即便市場再好,產品力不足銷量也會一塌糊涂。
風神A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420
2019-08-07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759
2021-06-18
1149
2020-11-02
5972
2020-08-31
1741
2019-05-10
1853
2019-05-10
2002
2019-05-10
1295
2019-05-10
1821
2019-05-10
1281
2019-05-10
1825
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