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車全是油改電!但竟沒人吐槽 省錢是最大賣點?
說到純電動車,有一個類型是大家都十分抗拒、鄙夷的,那就是“油改電”。
因為這種在傳統燃油車平臺基礎上“硬生生”拆掉發動機和變速箱,然后塞進一套電機、電控和動力電池組的純電動車往往在空間布置、使用體驗、性能表現方面都很難與“原生純電平臺”的車型相提并論,被許多人視為“臨時抱佛腳”的產物。

但是在一個細分市場中,這種基于燃油平臺改造而來的“油改電”車型不僅占據了該類車型新能源產品的絕大部分比例,甚至還廣受歡迎。
教授說的,其實就是大家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的那些純電動微面。
根據2022年的銷量數據,去年全年國內新能源微面銷量達到了80797輛,市場占比34.25%。

雖然看上去好像距離超越傳統燃油微面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在一二線大城市中,新能源微面無疑已經成為了城市內物流行業的主流工具車,在路面上的能見度要遠遠高于傳統燃油微面。

但這些熱銷的新能源微面,全都是乘用車領域大家所看不起的“油改電”車型,基于廠商以往燃油車型的基礎,換裝純電驅動系統制造而成,并非嚴謹的“原生電動車”。
倘若我們挑出一些產品來仔細看一看,就會發現它們身上存在著諸多短板。
比如它們常常只搭載最大馬力還不到100匹的驅動電機,搭載著明顯凸出的動力電池組,續航里程往往很難超過300km,性能實在比不上同類傳統燃油產品,價格甚至是后者的兩倍甚至三倍之多。

比如五菱榮光EV,它搭載著一臺可輸出82匹馬力的電機,純電續航里程300km,官方指導價13.58-13.91萬元。

同系列的五菱榮光V,搭載可輸出99匹馬力的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官方指導價4.48-4.98萬元。
就沖著以上這幾塊短板,這樣的新能源產品本應是會被快速“淘汰”的產品;然而現實卻是它們能在市場中獲得驚人的成長速度,這是為什么呢?

在簡單分析過后,教授認為個中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首先,不到100匹馬力對于一臺乘用車來說確實是嚴重不足的動力,但是對于一般只需要承擔城市內短途運輸工作的微面來說,它只要勝任80km/h速度內的行駛需求即可。

只要那臺小小的驅動電機輸出的扭矩足夠推動車體和其中裝載的貨物,那它的動力性能就已經足夠。
而實際上相比于那些售價五六萬元的廉價微面的燃油發動機,小小的驅動電機能夠輸出的扭矩甚至可以達到它們的兩倍之多,輕松滿足微面的貨物運輸需求。

五菱榮光EV的電機可以輸出220牛·米的最大扭矩,相比于燃油版五菱榮光V的140牛·米,幾乎多了一倍。而扭矩輸出越大,裝載貨物之后跑起來就越輕松。
其次,關于續航能力,300km續航里程顯然無法應付超過100km的長途運輸業務,但對于這類微型短途運輸車輛來說,它們的活動范圍絕大多數局限于城市范圍內,執行距離30km范圍以內的物流配送服務。

即便需要跨市,往往也只會涉及緊鄰的城市,單程距離通常只有數十km。
因此300km水平的續航能力,已經可以覆蓋此類新能源微面的絕大部分使用場景;縱使需要一天一充,也不會帶來明顯的不便。

不過,對于微面的真實用戶群體來說,真正讓這些油改電微面成為他們首選產品的主要原因,始終還是成本。
并非購車成本,而是長期使用成本。
首先,如果堅持在晚上充電,通過低谷用電的低價優勢,新能源微面的用車成本可以秒殺一切燃油微面。

不用加油,不僅是一個對于普通汽車用戶的極大誘惑,對于物流從業者來說,也是影響他們購車時選擇新能源產品的一個關鍵因素。

此外,購入新能源微面所能帶來的成本優勢還遠不止“省下油費”這么簡單。
目前我國仍為新能源汽車提供購置稅減免的優惠政策,而在限牌限購的大城市里,新能源汽車還能直接登記上牌,對于需要使用微面解決運輸需求的個體商戶來說,這些優惠政策可以為他們提供大量的便利。

再者,微面作為一種運輸工具,日常是需要持續高負荷工作的,而這種高負荷工作不僅對車輛的穩定性提出了高要求,更對車輛的行駛系統狀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如果是燃油車輛,它們就需要時常保養維修,才可保持在理想工作狀態,以在工作時提供足夠的動力和穩定性,以及在年審中順利通過各項測試。

而保養、維護等都是持續的成本投入。
但純電動車就不一樣了,它根本不需要擔心排放檢測的問題,因為它在使用過程中根本沒有廢氣排放;此外,也不需要定期換機油,只要定期檢查更換輪胎、剎車片、檢查電池狀態等常規檢修,就已經能夠確保它長期正常工作。

所以,即便新能源微面目前的售價比傳統燃油微面高得多,但以長遠角度看,新能源微面顯然要比燃油微面更省心一些。

因此結合多個優勢考慮,即便是油改電的新能源微面,它們也能輕松俘獲其針對的用戶群體的芳心,估計市占率很快就能逼近甚至超過50%了。
教授總結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用車成本永遠是影響購車選擇的核心因素之一;不論配置如何、功能多寡,如果擁有一臺車的成本能夠顯著低于同級其他對手,那么消費者們往往就會為了這種后續成本低的優勢而選擇一款看上去并不太出眾的車型。

在燃油時代,日系的可靠、耐用和省油為這些配置上并非領跑行業的產品帶來了無車能及的競爭力;而在新能源市場,對于用車成本高低變化最為敏感的入門級市場,將會是新能源汽車發力的最大市場。
不僅是本文提及的微面,使用場景以城區范圍為主,用戶群體對使用成本也頗為敏感的小型車市場也即將首先成為新能源汽車占據的細分市場。

就這樣,通過實在的成本優勢,新能源汽車將會逐步成為主流。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830
2023-05-3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6
07-23
184
06-14
1525
03-14
299
2024-11-19
462
2024-04-15
764
2023-06-27
1872
2023-06-17
760
2023-05-25
1946
2022-12-03
1891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