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億收購蔚來資產,江淮汽車要深耕代工了?

江淮汽車要在代工這條路上走到黑了,近日宣布進一步綁定蔚來汽車。
根據江淮汽車(600418.SH)發布的公告,公司擬收購蔚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蔚來”)持有的在建工程——設備安裝工程相關項目資產(包括設備、工裝類資產等),預計交易價格為17.04億元。若本次交易順利實施,有利于繼續深化與蔚來汽車的戰略合作。
從代工到成立合資公司,再到如今的收購資產,江淮汽車把自己與蔚來汽車牢牢綁在一起。但江淮汽車的業績表現并不樂觀,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7.84億元,同比下降502.26%。
這種情況下還要花17億元收購蔚來資產,難道除了代工,江淮汽車就沒有別的故事可講了嗎?
1
“輸血”蔚來?
●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領域洗牌不斷,市場排名不斷更新。曾經的新勢力“大哥大”蔚來,在銷量上一度被哪吒、零跑等后來者趕超,在業績上也尚未實現盈利。
今年前三季度,蔚來營收332.05億元,同比增長26.57%;凈虧損86.51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61.63%。第三季度的車輛毛利率為16.4%,而在第一季度這一數據為18.1%。
不僅僅是虧損擴大,今年蔚來的銷售目標恐怕也無法實現。蔚來年初定下的銷量目標是15萬輛,而2022年前11個月蔚來累計交付新車10.67萬輛,目標完成率是71.13%。
12月27日蔚來還公告稱,由于產能無法充分釋放,公司將第四季度交付預期由此前公布的4.3萬~4.8萬輛下調至3.85萬~3.95萬輛。而在前幾日舉行的NIO DAY上,李斌表示,2023年將是蔚來二代平臺切換和銷量釋放的一年,將向20萬輛的年度交付量目標邁進。
今年的銷量目標尚未完成,便給明年定下了更高的目標,不禁懷疑蔚來哪來的自信。
在虧損加劇的情況下,蔚來還加大著其他領域的研發投入。李斌在三季度財報溝通會上表示,除核心業務蔚來品牌之外,蔚來預計明年將會對子品牌、電池、芯片、手機等相關業務投入30億~40億元。
這就意味著,蔚來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撐自己未來的發展。此時江淮汽車花17.04億元買走安徽蔚來的部分資產,將進一步擴充蔚來的資金儲備。
但是,作為老牌車企的江淮汽車,這些年日子也不好過。
首先在銷量上,今年前11個月,江淮汽車整體銷量達45.75萬輛,同比下滑5.12%。其中,公司重型貨車銷量下滑62.13%,多功能乘用車銷量下滑48.57%,大型客車銷量下滑36.92%,是跌幅最大的三類車。
其次在業績上,能保持盈利都依靠政府補貼。2018年-2021年,江淮汽車凈利潤分別為-7.86億元、1.06億元、1.43億元、2億元,同期獲得的政府補貼分別為12.78億元、11.17億元、13.03億元、20.05億元。
《車圈能見度》查閱資料發現,僅今年以來,江淮汽車就發布了15則獲政府補貼的公告,累計金額達8.7億元。
在2021年年報中,江淮汽車計劃2022年產銷各類整車及底盤56.8萬輛,同比增長8.36%;預計可實現營業總收入450億元,同比增長11.63%。
顯然,今年前11個月,江淮汽車僅完成銷量計劃的80.55%,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75.44億元,完成收入目標的61.21%,兩者全年預期均無法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至今年三季度,江淮汽車合計實現凈利潤18.6億元。如果這次收購能夠成功的話,那么將用掉江淮汽車將近9年的凈利潤。
2
自身造血能力弱
●
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的結緣可以追溯到2016年。當年4月,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認江淮代工一期產能5萬輛的計劃;位于合肥經濟開發區的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也在同年10月動工。
2021年3月,江淮汽車與蔚來進一步深化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江來先進制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來公司”),二者的合作模式由此前的“代工廠”升級為“深度合作伙伴”。
兩個月后,蔚來與江淮汽車、江來公司簽訂聯合制造生產協議,江淮汽車將繼續生產ES8、ES6、EC6、ET7和其他可能的蔚來車型,并將把年生產能力擴大到24萬輛。
與蔚來深度綁定的同時,江淮汽車還“抱緊”了大眾的大腿。2017年12月,雙方合資成立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后更名“大眾汽車(安徽)”),成為繼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之后,大眾在中國成立的第三家合資公司。
2020年12月,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完成,江淮大眾改名為大眾汽車(安徽);2021年4月,大眾汽車(安徽)宣布在合肥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和一期制造基地。
彼時業內分析,江淮大眾很有可能在未來需承擔起大眾新能源的制造、研發大旗,且規格將高于上汽和一汽。
表面上看,江淮靠代工也能混得風生水起,但“寄生”在他人枝頭始終不是長久之計。江淮汽車也意識到這一點,開始打造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思皓”最初是江淮大眾在2018年發布的全新純電動汽車品牌,之后便無償、無限期給江淮汽車使用。
在此基礎上,江淮汽車將品牌架構調整成“思皓”“瑞風”“江淮JAC”三大核心品牌,其中,思皓主打乘用車領域(包含思皓新能源),瑞風聚焦公商務領域,江淮JAC則聚焦商用車領域。
在規劃中,思皓新能源品牌將成為江淮汽車向智能化和電動化方向轉型升級的主要載體,將在2025年之前推出A0級、緊湊型、愛跑和中大型4個平臺的產品線,覆蓋10萬~25萬元的的價格區間,累計實現銷量50萬輛。
目前,思皓推出了A00級車花仙子、緊湊型轎車愛跑、SUV車型E40X、轎跑E50A等多款車型。
但搜狐汽車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思皓累計交付量為9萬多輛,月均銷量8000多輛,與頭部新勢力們還是有些差距。
此外,在各大投訴平臺上,思皓新能源系列車型還頻遭質量投訴,如電池包頻出故障、掉電嚴重等。
在深度綁定其他車企后,長期依賴政府補貼的江淮汽車,何時才能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呢?
作者 | 陳香羽
來源 | 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END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050
2022-12-2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36
2023-06-25
3381
2022-02-25
2682
2021-08-27
2400
2021-06-11
1275
2021-01-15
3136
2021-01-10
1347
2021-01-07
3185
2021-01-05
1628
2020-12-28
3241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