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市場“毒打”的雷諾,又被吉利搶救回來?
近日,吉利汽車在港交所公告稱,吉利汽車和雷諾汽車將建立50:50的合資公司。吉利控股、雷諾建議設立一家合營企業公司,旨在整合各方各自在內燃機、混合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以及變速器業務以及相關技術方面的專長及優勢。

此消息一出,引來一陣嘩然。畢竟,雷諾在中國市場被毒打過,灰溜溜跑了。而按國內的傳統思維,一個中國車企找合資,無非看重的是技術和品牌價值。但就目前吉利和雷諾的對比中,很明顯無論品牌價值還是新能源技術,吉利都是占優的一方。
那么,吉利找雷諾合資,究竟圖個啥?被中國市場“毒打”的雷諾
雷諾在中國經歷了多場合資失敗,去年4月,東風雷諾宣布重組并退出中國市場,雷諾徹底丟掉在中國的主要乘用車板塊。
今年1月,雷諾在中國的另一家合資公司華晨雷諾金杯,也開始破產重組,雷諾的商用車板塊退出中國舞臺。

雷諾的乘用、商用業務紛紛在中國市場“遭受毒打”,證明了雷諾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這當中固然有汽車文化差異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市場里,雷諾的產品和技術等不適應中國市場。
其實雷諾并不是沒有電動技術,但雷諾壓根沒有把電動技術放在國內市場。相反,雷諾正在向電氣化轉型籌集資金,所以將傳統車業務拿出來合作換錢。所以本次和吉利合作,雷諾實際上并不輸出技術,更像是找一個接盤。
據悉,雷諾分拆了電動車業務和內燃機業務,電動車業務被命名為Ampere,總部設在法國。內燃機業務被命名為Horse。而本次和吉利合作的,極有可能就是Horse業務。
雖然遭受市場毒打,但雷諾這波蛇皮走位依然讓其擁有重回國內市場的機會。吉利技術輸出?
從上述公告看出,吉利和雷諾合資,主要經營項目是燃油車技術和混動技術。對于正處于新能源春風的中國市場來說,這番操作似乎是逆流而行,百思不得其解。
況且,就混合動力技術上,吉利的雷神動力壓根不需要雷諾什么技術支持。雷神智能混動平臺覆蓋了包括HEV油電混動、PHEV插電混動以及REEV增程混動等多種動力形式,未來三年搭載雷神智擎混動的車型將達20余款。

所以,新的合資公司很可能是雷諾和吉利身份調換的一方:即吉利輸出技術,雷諾做生產和渠道銷售。
眾所周知,目前吉利旗下的SEA浩瀚架構,包括雷神混動。因此今后吉利汽車的技術優勢,也會惠及雷諾,日產三菱這些國外品牌。將中國汽車技術輸出到海外品牌,這是之前的汽車合資公司不具備的。用雷諾,服務吉利全球化
當然,吉利看上雷諾,還有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雷諾在海外的渠道。倒推一下,當年的豐田、大眾,不就通過和國內車企合資迅速占領國內市場么?
如今,吉利和雷諾合資,也可以通過雷諾的全球渠道,把吉利的產品和技術向全球同步。

過去的汽車合資公司,服務的都是中國市場,甚至國外品牌還會針對中國市場單獨研發新車,也就是中國特供車。當然也有很少的一 部分合資公司生產的車型出口到海外,但是比例很低。
但本次吉利和雷諾合資,有一點很明顯,就是合資公司的主攻市場,不在中國。
首先,國內市場目前競爭特別的激烈,雷諾已經失去了重回巔峰的契機。另外,國內市場已經是新能源的 天下,很多中國品牌實現了彎道超車,雷諾回天乏力。

對于吉利來說,和雷諾合資后,產品可在雷諾所在的全球渠道進行售賣,這相當于借助和雷諾合作,加快吉利全球化的布局。
雖然吉利在個別技術方面反而比國外品牌更有優勢,但是中國品牌缺乏在全球市場管理運營的經驗。因此為了降低風險,與國外品牌合作,是一條很不錯的出路。總結:
以前提起合資,仿佛國內廠家總處于弱勢的一方,總得求著外方給技術,但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全球汽車中心正在轉移,在市場的引導下,中國車企已經具備了技術輸出,全球化布局的實力了。吉利和雷諾合資,并非把雷諾搶救,而是吉利全球化進軍的必然一步。(文/歐陽)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051
2022-11-12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091
06-19
1662
2024-04-05
564
2024-01-16
1823
2023-02-02
810
2023-01-22
503
2022-11-01
523
2022-10-31
2209
2022-10-23
2285
2022-02-25
2241
2022-02-24